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十萬火急…之要事…恐巫人動搖國體,傷皇上之道法”
聽到童院使說有傷道法。楊茉感覺到一道陰鷙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緊接著大殿裡響起晃動金鈴的聲音,濃濃的檀香味也徐徐吹進來。
“用血治痘瘡已是聳人聽聞。罪臣還聽說…楊氏還要給醇郡王少爺換血…這是亙古未有之事,只有巫醫才會這般治症。”
“童應甫在大獄知曉的比天師和朕都多。”柳成陵臉上不喜不怒,卻天威浩蕩,讓人覺得冷到骨頭裡,頭上如同壓了千斤重的石頭。不由自主地低頭。
童應甫沒想到會有這一問,也牙齒亂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還好旁邊有馮閣老在,馮閣老用帕子捂住嘴咳嗽幾聲。
皇帝立即想起要給馮閣老賜座,忙揮袖招呼旁邊的內侍去。內侍搬來椅子請馮閣老坐下,馮閣老向皇帝一揖,“多謝天師賜座。”
馮閣老坐下。順理成章地提起,“皇上,醇郡王爺還在聽結果呢。”童院使的案子現在說起來不佔優勢,還是先讓楊大小姐說說她怪異的醫術。
最瞭解皇帝的還是馮閣老。
皇帝點頭,“朕…本天師也覺得…先讓楊氏說。”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楊茉身上。
童應甫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看到喬文景點了點頭。這才仗著膽子,“楊氏說醇郡王的少爺是患了病症。太醫院之前診斷是奇症所以皇上才請了上清院。”
“既然是病症,楊大小姐要說清楚是少爺是哪裡得了病。”
童院使是看準了她用中醫的方法解釋不清,她說要換血,為什麼換血?怎麼說血中有毒?
楊茉整理好褙子的衣襟,將身邊的藥箱放下來,微微抬起頭,“少爺的病在血中。”
“何以說病在血中?又是如何得病?”
診斷新生兒溶血癥,黃疸出現之前,現代也是要經過血液檢驗的,現在沒有檢驗儀器,她只是透過既往病史和胎盤以及胎兒的症狀來判斷,說白了,她判斷的方法是西醫治療此病多年的經驗,在現代能拿出來論症,在古代,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
這裡所有人都會說她是胡言亂語。
換在平時她一定覺得沒處下手,可是為了救人救己,她心中就生出難得的勇氣。
楊茉道:“醇郡王妃和少爺血不相合,所以少爺會得此症。”
“母親能和孩兒的血不相合?孩兒就是母親的血肉化來的,”童院使冷笑著駁斥,“楊大小姐是沒法解釋了,才胡亂扯出這樣的話來搪塞,明明是跟巫醫學的東西,卻也能拿來聖前說。否則你是哪裡學來的醫術?你仔細地說清楚。若是白老先生教的,可將白老先生叫來對質。”
如果她說知識來源於現代,定會立即被上清院道士當做邪魔除了,她一直用楊家祖輩做搪塞,今天再這樣說不能服人。
楊茉道:“這是楊家祖輩多年潛心研究和我自己繼續苦修才有的結果。”
要不是在御前,童應甫一定會哈哈大笑,真可笑,楊大小姐用了最拙劣的話來解釋,她隨便換別的說法都比這個要好的多,“我就問誰教你的?”
比起童應甫的情緒忽好忽壞,楊茉始終溫良自持,可是聽到這些話,也禁不住抬起頭來,臉上有了迫人的神采,“童大人可知什麼是格物致和。”
童應甫一怔,天下儒生皆讀《禮記?大學》,就算他是靠醫術考入太醫院,也知道熟讀四書五經,楊氏這個賤人,是在羞辱他不成。
他不想說,可是如果他不屑開口。倒像是他不懂一般,童應甫心中不甘,卻也沒法子,只得回答連垂髫童子都知曉的問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源於禮記大學。”
這就對了。
楊茉道:“童大人,可知這話的意思?”
御座上的周成陵幾乎笑出來,童應甫看似咄咄逼人,三兩句話卻被楊大小姐壓制,如今只能被楊大小姐牽著鼻子走。
童應甫臉漲得通紅。真將他當做小孩糊弄,他握緊拳頭,正覺得心中不甘。
楊大小姐臉上卻出現失望的神色。童應甫正覺得不好,楊大小姐這個模樣,好像他不說不出其中的道理。
楊大小姐已經道:“意思是獲取知識途徑在於探究事物,探究事物之後知識才能被理解,我說的對不對?”現代學者已經發現。格物致和是科學一詞在古代的解釋。
用一句話將格物致和解釋的清清楚楚,一定要是專心進學的儒生才能用自己的話說的這樣明白。
楊茉將面前的醫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