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音不全,樂感也差,簡直連個門外漢都算不上。但這並不能阻礙他追求藝術的心,總之一句話,多看看總是無妨的不是。
徐耀輝也好不到哪裡去,說真的,在這上面,確實是需要天分的。
就是這種他們所沒有的天分,對這件古琴的鑑定,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但是,周夏和徐耀輝兩人,肯定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儘管他們的專長並不在這上面,而是在陶瓷上。
倘若放在前面幾年,古玩收藏行裡,對古琴有特別深入研究,可以稱得上是專家的人,還真是不多。但隨著現在大家認識的提高,眼界的開闊,古琴的收藏,也rì漸進入大家的視野。
關於這點,做拍賣這行的周夏深有感悟,他對古琴的拍賣歷程,還是相當有了解的。
從上世紀90年代拍賣初期,古琴便出現在拍賣會上。不過那時候的價格還不算高,中國嘉德上拍的“明萬曆紫漆琴”僅以17。6萬元人民幣成交。
到2000年至2003年chūn,古琴拍賣市場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其市場行情起伏不大。2003年秋,古琴市場行情一度上升,嘉德上拍的唐“九霄環佩”琴,最終以346。50萬元人民幣成交。同年,來自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在嘉德以891萬元成交,創當時古琴拍賣世界紀錄。
自2004年chūn至2009年chūn,古琴市場進入相對緩慢的發展狀態,上拍量、成交量較少,且價位相對不高。
2009年秋,隨著各拍賣行對古琴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及古琴jīng品流入市場,古琴拍賣市場價位不斷被重新整理,拍賣總額不斷攀升。尤其是2010年秋,對於古琴拍賣市場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běijīng保利上拍的北宋“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以1。3664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重新整理了古琴的世界拍賣紀錄,成為目前最貴的中國樂器
後面,唐代“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在中國嘉德以1。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第二件過億的樂器。
古琴天價倍出的背後,勢必促使更多流傳於世的古琴湧入市場,同時也會促使很多的仿品贗品流入市場。
眼前這件古琴,如果真是唐代的話,那價格上千萬,可是相當輕鬆的事情,由不得周夏和徐耀輝不激動。
第一百七十七章古琴
果然,正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麻桿兩人將箱子開啟,小心取出來的東西,正是一件古琴。
周夏和徐耀輝兩人再次側目,對於古琴的鑑定,兩人都沒什麼太足的底氣,畢竟,和他們所擅長的領域,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但兩人又不可能放棄,要是真品唐代古琴的話,這價值可就高了去,試著鑑定下總是無妨的。
雖然不太明白,但周夏他們心底都相當清楚,古琴作為四藝之首,是多項藝術的綜合載體,要鑑定的話,就必須涉及到木材、髹飾、斷紋、音質、品格、造型美學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鑑定古琴的難度,也因此倍增,比鑑定其他藝術品要困難一些。
現在古琴的鑑定,主要依賴於一些資深的古琴演奏家。他們多偏重古琴的音質,對周夏和徐耀輝這兩個音盲來說,完全有點對牛彈琴的味道。。。
但周夏和徐耀輝他們也有他自己的優勢,畢竟,古琴的鑑定,也是有脈絡可循的。除了音質外,對古琴的材質,形體造型,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需要細細斟酌的。
“如果因為不會,就不去學著鑑定的話,那就永遠沒機會做出正確的鑑定。”周夏心底尋思著,同時,腦子裡也在快速回憶著他之前所見到過的,關於古琴鑑定的一些訣竅。
首先就是斷代,過去古琴界對琴的斷代有“唐圓宋扁”之說,也就是將琴體較圓的列為唐代,將琴體較扁的列為宋代。同時依據漆胎的斷紋形狀、琴材的老化程度推斷時代。
這樣當然也是有侷限xìng的,其實,即使同一個古代斫琴家制作的同一款式的琴,因不同時期的審美觀念和琴材限制,琴體也圓扁不一。斷紋也會受時間長短、漆胎質量、區域氣候變化、使用頻率等因素影響,或早或遲產生。
周夏看眼下這件古琴的造型。倒是和唐代的古琴的造型相似。是那種典型的伏羲式造型,和běijīng故宮博物館那件著名的伏羲式“九霄環佩”琴風格倒是如出一轍。
這樣的造型和風格,都能夠體現出大唐那種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