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音樂天賦,大家普遍有誤解!
天賦不過是超常的能力,這裡主要談談音樂能力的問題。
音樂能力不是音樂天才或者一部分人的專利,而是每個正常人都具有的素質。判斷音樂能力應該提倡多元化的審視標準,不能僅靠表演能力與創作能力來評價,聽賞能力也是重要的音樂能力,更是音樂得以存在的基礎。判斷一個人音樂能力還應基於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去考量,擺脫歐洲中心的音樂能力話語霸權。提倡更多人透過聽賞參與到自身民族音樂文化傳統中來,彰顯本民族音樂能力。
(中間略掉2000字,教授都是從民族文化的層面來舉例陳述自己的觀點)
(最後的結語讓林在山很有感觸——)
能領悟自己音樂中的文化才是最根本的。
當今社會,對於音樂能力的價值判斷,主要是基於音樂表演能力與創作能力,這導致音樂從業者、音樂教育者、受教育者們判斷一個人音樂能力全域性性眼光的缺失。
音樂的創作、表演、聽賞是三位一體的,相互依賴不可或缺。
判斷音樂能力應該提倡多元化審視標準,表演能力、創作能力、聽賞能力並重。
大眾音樂能力的培養,更應該強調音樂聽賞能力的提高。
判斷一個人的音樂能力,須將其放置到自身的文化背景中考量。
每個人都是有音樂能力的,至少都能夠欣賞、理解、認同並參與音樂活動,音樂應該是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這個“音樂”尤其要強調本民族文化中的音樂,藉以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抵禦歐洲中心的音樂文化霸權話語,重塑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傳統。
……
教授的恢復贏得了很多專業人士的點贊,林在山也在閱讀後給他點了贊。
不像教授回覆的這麼專業,很多人都給了簡明扼要的回覆,比如5樓講的:【樓主,你不要被二樓打擊到。說到音樂天賦這件事,好像只有莫扎特有吧?主要是他提高了音樂天賦的上限,讓一般人的天賦顯得啥都不是。要說林大叔的音樂天賦也確實非常厲害了,這可以從他的多首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的。不過音樂這件事,最終講究的還是悟性,感性和靈性。一般人說的天賦好,不過是感性強一點,練練其實都能練好的。】
6樓講的則比較扯:【能跟著個調有點節奏感的即興瞎唱還在調上就叫有音樂天賦。】
7樓是個實名註冊的音樂人,說的稍微嚴肅點了:【在音樂這一行,比你想象的吃天賦太多了,樓主,你要想成為一般的鋼琴老師的話,大概需要在初中的時候就學會讀和縮編總譜,以及聽寫多聲部復調作品。想成為專業一點的愛好者的話,大概需要在10歲左右寫出符合和聲邏輯的單聲部復二或者復三旋律(可以限定音階),並編配織體簡單的伴奏。7歲左右應該能聽寫三和絃(開列或密集)和由三和絃伴奏的小段旋律。我不是打擊你,你對照著我說的,看一看自己的情況吧。】
8樓說的略微有一些偏激:【排除生理上的異常,音樂首先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談得上天賦的差距。當代我們鄙視的拙劣作品,部分是因為創作者的見識不足,部分是因為創作者的目標使用者的見識不足。大家很少有機會拼到天賦。另外,偉大的作品是時代選擇出來的。我們現在聽到的,只是天賦高超的音樂家作品裡留下的很少的一部分。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莫扎特放在今日中國會如何?精神領域的從業者,最大的天賦就是把握時代。——這一點,我覺得林在山目前做的很好,他的天賦不光是表現在音樂領域的,他更懂得把握時代,把握大眾的胃口。】
8樓這個回覆,並沒有得到太多人都支援,反倒是有10幾個人給他點了反對鍵。
林在山倒是給8樓點了支援贊,他覺得這樓說的有一定的客觀性。
很多帖子回覆都提到了他,看著這樣的回覆,林在山心中生出衝動,也想講一講自己的心得。
為了保險起見,他登陸了自己的小號“崔健”,準備用這個連論壇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是他的小號,來回復一下這個帖子。
第233章金箍棒的音樂天賦
用“崔健”的小號,用自己在上一世的親身經歷,林在山給發問的這個學鋼琴的新人回了貼——
……
樓主你好,所謂的音樂天賦,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就我個人的感覺,人和人之間確實是存在著音樂天賦的差別。
我從小學鋼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