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場上,利益的分配必須要照顧到方方面面,大小通吃是不現實的,一家獨大更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官場上的平衡邏輯!
反覆思量之後,伊海濤拿出了一個權宜之計,他還是推薦楚天舒為副市長的候選人,待看準了風向後再作定奪;如果彙報方案的時候風聲不對,就退而求其次,讓楚天舒來當“差配”,落選之後調任市發改委主任,為他進入下一屆市級領導班子鋪平道路。
政府換屆,市長選舉是等額選舉,沒有絲毫的懸念。副市長差額選舉,也不容有失,得事先找好一個“差配”。“差配”是官場的非正式說法,指的是差額選舉的配角。說穿了,就是一個陪選的。
“差配”雖說只是個擺樣兒,但人選卻很有講究。
其一是找一個老實本分的,落選後給安排一個人大政協的位子,雖比不上正經當選來得正路,卻到底也是晉升捷徑,好歹算撿了個便宜。其二是找一個有發展前途的,這一屆陪選,下一屆就是當然的人選;這樣,“差配”有指望,也會當得心甘情願。
這些不能擺到桌面上來說,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反正“差配”總歸要選出一個來,楚天舒也不失為一個上佳的人選。
因為只是一個未定的權宜之計,伊海濤沒有急於與葉慶平等人通氣,當然更不會告知楚天舒本人,只等著時機成熟再和他當面攤牌。
臨近換屆,傳言和訊息就滿天飛。
雖然清除了唐逸夫等反對勢力,但並不表示從此就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何天影毫毛無損,還是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致遠懷恨在心,他在京城高層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在升遷的機會面前,沒有人會漠然處之,每每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官場上歷來不缺少暗流湧動。
市委書記和市長几乎沒有懸念,所以,邊緣人物楚天舒就自然而然成了各種潮流交匯的漩渦中心。
毫無疑問,南嶺縣的老百姓認定楚天舒與歷史上的“清官”沒有區別,他是南嶺百姓的“青天大老爺”,是帶領人們脫貧致富的大救星。
但是,楚天舒在南嶺縣的一些做法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比如他讓開會遲到的幹部罰站開會、強行扣機關幹部工資搞建設、向縣屬企業攤派捐助、對國有和集體資產“一賣到底”等等,都一直受到外界和專家們的非議。
有位大學者乾脆說,楚天舒的很多做法是違法和侵犯人權的。他缺少法制、人權觀念,他的無限權力讓人感到恐懼:他用這個權力來做好事,他就是“包青天”;如果用他來做壞事,他就可能變成“秦始皇”了。這是強人政治的悲劇,這種現象必須制止而不是鼓勵。
對於楚天舒在南嶺縣建設示範縣的業績,其他縣市的幹部也並不服氣,說拿著省市幾千萬資金的扶持,幹出成績來理所應該,幹不出成績才不正常,體現不出個人的能力和水平,換做其他人,同樣能幹出業績來,或許幹得更好也或未可知。
在各種議論聲中,省委組織部考察組來到了南嶺縣,楚天舒要提拔的訊息傳得有鼻子有眼,對於楚天舒而言,不是能不能提拔的問題,而是提拔到什麼崗位上的問題,是進入青原市的市級領導班子還是去省城任職的問題。
但是,省委組織部考察組離開一個多月,又傳出了不利於楚天舒的訊息,說關於楚天舒的提拔,省委常委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最後,暫緩提拔的意見佔了上風,
小道訊息還說,在討論楚天舒能夠提拔的省委常委會上有一位欽差大臣在座。那就是中央組織部負責省市幹部工作的司長,雖然這位司長沒有表決權,但卻是受中組部的委託,專門來聽取省委常委討論意見的。
這位司長看似官職不大,影響力卻是不小,因為他能夠參與對省一級幹部的考察。
訊息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也難以證實,但楚天舒的問題被反映到上面去了,這總是錯不了的,省市領導遲遲沒有明確態度,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種種跡象表明,楚天舒的提拔被擱置下來了。
提撥與否暫時沒有定論,但是,楚天舒要離開南嶺縣的說法卻被傳得沸沸揚揚,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作為當事人的楚天舒,心裡也是七上八下。
人在官場,不想升遷進步是不可能的。
楚天舒平日裡還是泰然自若,全身心地投入到南嶺的建設和發展上,但夜深人靜的時候,總免不了會暗自揣摩,時至今日,還沒有從伊海濤和葉慶平或者簡若明那裡得到一丁半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