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心裡卻是十分心疼兒子的,哪個做孃的不疼兒女?
說不疼的那都是違心話,可她明白,只有唐皇后教養康王爺,才能讓康王爺有前途。有能力,做母親的不都是這樣,只要兒子好了,什麼都肯犧牲。
她默默無聞存在了幾十年,看著兒子在唐皇后的教養下成為謙謙有禮的君子,接著娶妻生子,出宮建府,她心裡是極高興地,尤其是康王爺的三個兒子。按著血緣來說,那都是她的親孫子,她更是疼到了骨子裡。
端王叛亂,先帝死了她不難過,端王死了她也不難過,她真正難過的是康王的死。她生下來的兒子,沒有抱著寵過愛過,也沒為他做過什麼,就那麼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她如何不心痛。即便被孫兒冊封為太皇太后,心裡還是空落落的。
也是她底子好。常年吃齋唸佛,心境平和,即便受了打擊也沒有立刻就倒下,可到底是上了年紀,五十多歲的人了,唐皇后是冷情,凡事看得開。她卻是面上坦然,憋屈在心裡。又趕上換季,這才一病不起。
聖母太皇太后生病,除了母后太皇太后外,太后,伯讓,徐妙筠,並住在宮外的仲然和叔寧都在床邊侍疾。
可伯讓是皇上,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跟前,仲然和叔寧又是男孩子,在外頭看著熬藥開方子也就罷了,貼身的事卻不能讓他們做,太后也是長輩,不可能一直操勞,事情便落到了徐妙筠一個人身上,她既要顧著效賢和茂哥兒,也要顧著聖母太皇太后的病,忙的團團轉。
伯讓固然心疼,可一邊是妻子,一邊是祖母,總不能挑唆著妻子對祖母不孝,便把效賢和茂哥兒兩個的事攬了過來,讓她輕鬆輕鬆,徐妙筠便一心一意在病榻前侍疾。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聖母太皇太后病了大半個月,自己都覺得厭煩了,可徐妙筠還是仔仔細細的喂湯藥,配合宮女替她擦洗,心中自然十分感動,時常拉著徐妙筠的手道:“伯讓娶了你,是他的福氣。”
徐妙筠笑道:“您好好養病,這才是我們的福氣呢。”
聖母太皇太后嘆道:“其實當初我一聽外頭的風言風語,說伯讓要娶你的時候,心裡其實是不怎麼樂意的,可是後來聽皇后誇讚你,我心裡這才放心,皇后的眼光是不會錯的。”
她至今仍然稱呼母后太皇太后為皇后,徐妙筠只是抿著嘴笑,可聖母太皇太后卻開啟了話匣子似的,回憶起以往的事情來,連康王爺小時候的事都翻出來唸叨一遍。
徐妙筠在一旁配合著聽得很認真,可回去後便憂心忡忡的告訴伯讓:“我總覺得跟交代後事一樣。”
伯讓也是目光微沉,叫來素日服侍的鐘太醫問話,鐘太醫很隱晦的說了一句:“哀莫大於心死。”
伯讓獨自坐了大半天,回頭便吩咐內務府的人悄悄準備東西,也算是衝一衝。
可三月份過去了,聖母太皇太后的病便慢慢好轉了,伯讓也鬆了口氣,好幾日親自陪著逗老人家高興,太皇太后也是開開心心的,連吃飯都比尋常多了半碗。
徐妙筠也放下了心,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在宮裡也一樣,都希望聖母太皇太后能好好的。
可過了清明沒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氣驟然轉涼,聖母太皇太后坐在窗前看雨,結果半夜就又倒下了,這次連兩天也沒撐過去,便去世了。
宮裡頓時被悲哀的氣氛所籠罩,母后太皇太后更是哭的厲害,徐妙筠便讓泰寧進宮勸著些,自己操辦起喪事各色事儀來。
雖說有禮部和內務府的人幫著操持外面的事,可宮裡的事卻要徐妙筠自己來管著,縱然有女官相助,也是忙得腳不沾地,還要以皇后的身份哭靈盡哀,效賢作為太子也有事情要做,他雖然年幼,也要由奶孃抱著在靈前守靈。
京城的勳貴外戚也聚集在宮裡哭靈,一直過了頭七,將聖母太皇太后的靈柩送進了先帝的陵寢,陪葬在一旁,這喪事才算是辦完。
宮裡少了一個人,越發的冷清起來,徐妙筠叫人收拾聖母太皇太后住的宮殿,該收起來的收起來,該供起來的供起來,該派人定期打掃的,也要派人手定期打掃,而且也空出了二十幾個服侍聖母太皇太后的宮女沒有差事。
照徐妙筠的意思,因為服侍過太皇太后。即便不到年紀,也給一筆銀子遣散歸家,也算是恩典了,可大多數都不肯出宮,徐妙筠去請示太后,太后便讓那些人掛到內務府名下,等有差事了再另外分派。
伯讓瞧著徐妙筠兩個月便瘦了一整圈,不由十分心疼,端午節又在眼前。天氣也有些熱了,徐妙筠穿著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