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軍的電力專家面對igct強大的效能,紛紛驚掉了下巴,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國內開發出來的科技成果。
專家們甚至直言。這樣的技術水平,至少能領先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五到十年。可是igct的原理和實現方式卻幾乎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旦公開,其他國家在短時間內開發出igct技術也沒有什麼難度。
當然,這個沒有什麼難度的“其他國家”,也只是專指美日英法德罷了。
胡文海在帝都住了一週時間,終於上面就海軍參與對蘇貿易的情況擺到了桌子上來。
說來也是胡文海對中蘇貿易的情況不太瞭解,中蘇兩國確有關係緊張的時候,然而雙方從始至終都沒有中斷過外交關係。而中蘇兩國的貿易也一直是有所往來,到1985年,中蘇兩國貿易額達到了45億瑞士法郎,絕對不能說是雙方沒有貿易關係。
然而也要看到,這裡的計價用的是瑞士法郎,當然不可能中蘇雙方交易使用瑞士貨幣。事實是,中蘇貿易在88年之前,絕大多數交易是記賬交易和以物易物。全年交易總額是根據經貿協議規定好了,然後雙方有計劃的互相進口對方國家產品,最終實現貿易平衡的一種方式。
到1985年,中國對蘇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額的3%。而蘇聯對中國貿易的總額,則只佔了蘇聯的1%。這對中蘇兩國這樣體量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非常不正常的。可即使是這樣的成果,在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也是來之不易。
經濟貿易的發展必須首先受政治因素的制約,很難設想,在兩國關係沒有正常化的情況下,經濟貿易會有大踏步的發展。只要中蘇關係沒有突破,擴大兩國經濟往來,就必然是事倍功半的結果。
應該說,中國對蘇聯貿易增長是有預期的,前期也做了一定的工作。這從1985年開工的北疆鐵路可見一般,若非如此,北疆鐵路一直修到阿拉山口,就無法解釋了。
但現實的問題是,中蘇關係正常化的程序還是太慢了。要實現中蘇兩國類似中美一樣沒有限制的外貿交易,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方面,只能是經濟給政治讓路。中蘇關係沒有正常化,貿易就只能採取記賬和計劃方式。而這種方式的貿易,規模增長根本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比如說海軍這次想要出口羽絨服給蘇聯,正常程式是隻能等1986年的中蘇貿易談判,在年初談判中將這筆交易放到目錄上。蘇方同意了羽絨服進口,並且在國內劃拉劃拉,找出海軍需要的出口產品列個清單,海軍在這裡面挑選想要從蘇聯進口的產品,價值等於出口的羽絨服,交易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