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上林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謝謝好友龍哥2628的月票~~)

錢謙益還是有些名聲的,一看連錢謙益都站在李信一邊攻擊路振飛,吏部侍郎林棟隆也哼了聲:“錢尚書所言甚是,朱熹納妾為尼確有其事,此關乎氣節人品,連朱熹都坦然認之,怎還有人視若不見?老夫不明白,是故作不知,還是發現了有利於朱熹的證據?若是後者,還望指出。”

楊廷麟辯道:“因慶元黨案,朱子被彈劾掛冠,理學威風掃地,被斥為偽學,朱子被斥為偽師,學生被斥為偽徒,寧宗又進一步下詔,命凡薦舉為官,一律不取偽學之士,似乎一夜之間,理學被打上了歪理邪說之烙印。

不過孟子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歷史真實與否,我們沒法探究,在朱子過世九年之後,寧宗為之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宣告其學說非偽學,理宗更頒詔追贈朱子為太師、信國公,把朱子列入孔廟從禮,並把他的《四書集註》列入學官法寶之教科書,倘若朱子真是那般不堪,寧宗理宗父子為何態度大變?”

錢謙益道:“寧宗理宗為朱熹平反,蓋因帝王之術所需,南宋年間,人心浮動,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恰可作安定人心之用,況且幾百年來,理學弊端日益顯現,故才有心學興起,攝政王爺順應天時,移出朱熹像,有何不妥?”

路振飛冷哼道:“再是帝王之術,也不能枉顧道德,寧宗理宗為朱子平反,正是說明了朱子在私德上並無瑕疵,只是無端被人汙衊罷了。”

這就是不講理了,路振飛仗著年紀大,擺出一幅不講理的模樣,反正歷史這玩意兒,自李世民強索起居注起,就失去了古史官秉筆直書的公正立場,史書的記載,未必真實,沒記載的事,也未必沒發生過。

“好了,好了,莫再爭論了!”

李信一看楊廷麟一派開始撒潑打滾,就知道講理再無必要,事實上明朝官員經常使這招,胡攪蠻纏,不達目地誓不罷休。

眾人紛紛向上看去。

李通道:“朱子私德是否有虧,尚無定論,也就是說,是個爭議人物,諸位可有異議?”

楊廷麟等人相互看了看,李信給的結論,看似還是挺公正的,宋史明確記載的事情,在沒法否定宋史之前,他們不好否認,只得紛紛道:“無異議。”

“好!”

李信點點頭道:“爭議人物,有言好者,有言過者,既便不論功過是非,也不適宜供於文廟中,受天下學子祭拜,朱熹像應即刻移走,俟日後為之證得清白,再行商討是否將其移回。”

“攝政王爺……”

楊廷麟還要說什麼,李信已打斷道:“你既然認為朱嘉受人汙衊,那本王就命你與路振飛及沈迅三人成立朱嘉平反工作小組,只要你們的小組能拿出真憑實據,令天下人信服,本王可下令,恢復朱熹名譽!”

“這……”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真是好手段啊,幾百年前的舊事,上哪兒去找證據去為朱熹恢復名譽?這就等於把楊廷麟、路振飛與沈迅指派去做一個永遠也完不成的差使,三人的仕途從此斷絕,還不好在這事上挑李信的刺。

因為李信是順著他們的意思啊!

他們想為朱熹翻案,行,讓你翻,你去找證據來!

三人的面『色』剎那間蒼白如紙!

曹化淳也是見識到了李信的手段,越發的不敢造次,低喝道:“還不快向攝政王爺謝恩?”

“謝……謝過攝政王爺!”

三人昧心施禮。

“還有何事要奏?”

李信向下面問道。

實際上今日重開科舉之議屬於突發事件,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會在大朝會上奏事,群臣相互看了看,無人說話。

“退朝!”

李信揮了揮手,轉身而去。

因他還不是皇帝,沒什麼排場,大明由攝政王監國也是獨他一份,從無先例可循,禮儀方面自然不用講究,也就是柳如是、王瑞芬、費珍娥與竇美儀,及曹化淳、王承恩領著一眾太監跟著離去。

楊廷麟見李信走了,悲痛的大叫道:“我大明不僅兩百餘年來傳下來的江山將易主,就連聖人也要移位啊,嗟乎,嗟乎,這天下到底是怎麼了?”

這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朱熹在當時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李信強行把朱熹像從文廟中移走,並不是人人贊同,但是能留下來為李信效力的,本身在氣節上已經有虧,直諫的底氣不足,而且李信有強兵,有威名,更重要的是,李信捏著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崛起1639

崛起1639

上林春
國際軍火販子,魂穿同名李信,身處於杞縣大牢之內,外有紅娘子率眾攻打,脖子上絞索一根,雙腳離地兩尺,命懸一線之間,要想活命,唯有自救!李自成:“李信狗賊,掠我妻女,此恨綿綿無絕期!”史可法:“誤聽李信忠名毀,無顏再稱大明人!”崇禎:“煤山枯樹白綾墜,天亡大明心有悔!”多爾袞:“不許剃頭,誰敢剃頭我殺誰!”擊豪強......
仙俠 連載 14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