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齊國(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呂齊和田齊兩個時期,疆域位於現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為太公望呂尚(姜子牙)。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呂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呂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是齊國疆域最遼闊的時期。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覆滅,秦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 齊國的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鄰;春秋晚期,齊國疆域已包括今膠東半島,西至聊城,南至泰沂山系以南的部分地區。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對於齊國國號的由來一般學者認為也是沿襲商代已有的名稱。在南宋《路史·國名記一》中就提到商代已有齊國,周武王立國後將呂尚封在齊地,國號仍為齊。在甲骨文卜辭中也提到“齊師”,對於甲骨文中提到的齊,郭沫若認為:“齊當即齊國之前身,蓋殷時舊國,周人滅之,別立新國而仍其舊稱也。”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於營丘(後改稱臨淄),國名為齊。因國君為姜姓呂氏,且為了與後來的田氏齊國區分,故又稱為呂氏齊國。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萊子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太公至營丘後,因應當地風俗,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 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別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汲、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 齊丁公三傳至齊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面前進讒言被周夷王烹殺。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都城從薄姑遷回到臨淄,是為齊獻公。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 公元前794年,齊莊公呂贖(購)即位。莊公在位六十四年,他在位期間,積極貫徹齊太公制定的治國方針,穩定政治局勢,發展齊國經濟,使齊國國力增強。公元前730年,齊僖公呂祿甫(又作祿父)即位,在莊公的基礎上繼續奮發圖強。齊僖公在位期間,先後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先後與鄭莊公、魯隱公、宋殤公、衛宣公結盟,並聯合各國四方征戰。 文公三傳至僖公。齊僖公先後與鄭莊公及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衛與鄭三國之間的鬥爭。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沒有按照諸侯爵位高低分發,魯、鄭交惡。於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鄭伐魯。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合宋、衛、燕三國討伐鄭國,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 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今山東省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