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一說為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一說為山東東明,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人。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作品收錄於《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於彼,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周烈王七年(約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於宋國蒙邑(今河南商丘東北,一說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約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莊子家世、生卒年、籍貫故里多有爭議,此處採用主流說法,相關爭議內容見下文“人物爭議”部分)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莊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當在此年前後,莊子與宋人惠施初次見面。 周顯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惠施次年或稍後至魏,得到魏惠王信任,擢為國相。莊子往見,惠施甚恐,莊子以“猜意鵷鶵”譏之。惠施後有孟諸之行,大擺排場,莊子鄙之。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宋剔成自立為君,大約在此年前後,莊子為漆園吏。漆園在蒙地。 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楚威王使大夫往見莊子,欲聘其為相,莊子卻之。 周顯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宋君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奔齊,偃自立為宋君。大約此後不久,莊子主動辭去漆園吏職。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採用惠施策略,和齊威王在徐州相會,尊齊為王。當在此年或稍後,莊子見魏王。就其見魏王“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及有關談論看,似已非在職官吏。 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或謂莊子是年南遊楚國,並諫阻楚王興兵伐越。 周顯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宋君偃自稱為王。此時或稍後。有人巴結宋王偃,獲賜車十乘,以驕莊子。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自稱為王,次年更元元年。莊子當在此時或稍後,在家鄉見到邑人曹商。曹商歸自秦國,自我炫耀,莊子譏其“舐痔得車”。 周顯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是年或稍後,莊子或南行至楚。其時,張儀相魏,逐惠施入楚,楚王受之,後聽馮郝言,復納之宋。或在此期間,莊子與惠施濠梁之辯,以及“莊子之楚,見空骷髏”,並與之對話。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莊子妻子去世,莊子箕踞鼓盆而歌,惠施前往弔喪,見此情景,頗不以為然。爾後,兩人又論辯“人故無情”與“有情”的問題。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約在此年或稍前,莊子與惠施辯對五家是非。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約在此年或稍前,惠施病故。自此以後,莊子深瞑不言。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此後,莊子晚境蒼涼,獨身棲息故園,課徒著書以自遣。其間,與弟子藺且等,先後遊于山中和雕陵之樊。或謂莊子晚年常隱居於曹州南華山。 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或謂莊子曾辭齊湣王之聘。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宋王偃置太子為王,即宋元君。當在此年之後,莊子過惠施之墓。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或謂莊子曾前往趙國,與趙惠文王說劍。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莊子因病辭世,享年八十四歲。是年,齊滅宋,宋王偃死於魏地溫。 莊子將死時,弟子欲厚葬之,莊子表示反對。《意林》引桓譚《新論》:莊周病劇,弟子對泣之。應曰: “我今死,則誰先?更百年生,則誰後?先不得免, 何貪於須臾?”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莊子之學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莊子》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在哲學方面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