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畢萬(畢公高之裔孫)。 前636年,畢萬之子魏犨因為隨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晉文公重耳繼位後,令魏犨承襲魏氏的封邑(魏邑,今山西芮城),列為大夫。 前453年,晉知伯(荀瑤)率韓魏之師圍攻趙氏基地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三年不能攻克,趙無恤遂策反魏桓子和韓康子兩家,反攻知伯,殺之並分其地。韓、趙、魏三家分晉局面形成。公元前445年,魏斯繼位,自稱諸侯,史稱“魏文侯”,為了變法圖強,稱雄圖霸,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軾段幹木,故群俊競至,名過齊桓,秦人不敢窺兵於西河,斯蓋積賢人之符也。” 公元前445-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期間,崇儒重教,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率先稱雄七國,奠定了魏國百年霸業。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前364年,魏惠王六年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國號也稱梁。 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國號的由來 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為封國在畢地而得姓。畢國在西周末期亡於西戎,其後裔淪為平民。畢萬正是畢公高的後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升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以軍功封畢萬於魏地(今山西芮城縣一帶)。據《史記·魏世家》記載:晉大夫畢萬以軍功受封於魏,卜偃為其占卜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意思就是說:畢萬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萬”是盈足之數,“魏”同“巍”,有高大雄偉之意,得此封賞,符合天意。天子擁有兆民,諸侯管轄萬民。以畢萬之福大命大,必定會越來越興旺發達。魏氏正是由此而得姓。 魏國的始祖是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紂之後,姬高被封在畢,後代於是就以畢為氏。畢國亡國後,畢公高之後畢萬入晉。事晉獻公,以功封於魏地,是為魏氏之祖。其後世為晉卿。 晉獻公死後,四子爭位,是時畢萬之後魏犨隨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返國立為晉文公,而令魏犨為大夫,是為魏武子,魏漸強。 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發生,魏桓子、韓康子本為智伯一方,卻又倒戈,與趙氏共滅智伯,並瓜分其所有領地,從此晉國趙、魏、韓三卿獨霸。魏、韓、趙戰勝智氏,並三分其地,至此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為諸侯,脫離晉國,此時晉只剩絳城與曲沃兩處,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晉國最後滅亡。魏國疆域很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地。 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也稱梁國。 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特別是文侯時期啟用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事力量,對魏國初期的強盛發揮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為師,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所未有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後世帝王尊儒籠絡知識階級的開始。魏文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策略,為後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經驗是中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關於從原始部落到清末:從原始社會到部落的建立,從夏啟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到清朝滅亡,跟著作者一起縱觀華夏五千年興衰史,讀史使人明智。
仙俠 連載 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