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元之隆,是東漢和帝劉肇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劉肇在誅滅竇氏外戚後勵精圖治,實現了“黎元寧康,萬國協和”,東漢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史稱“永元之隆”。 永元年間,竇憲大破匈奴,班超擊敗貴霜帝國、平定西域,使西域五十餘國降附東漢,以至條支、安息(帕提亞帝國)諸國甚至遠在京師洛陽四萬裡外的海濱國家都譯使納貢;而後又派甘英出使羅馬帝國,至地中海東岸而還,都是前所未至的地方,於是漢廷的勢力抵達西亞、地中海東沿,其巨大影響甚至波及歐洲,如蒙奇(馬其頓)、兜勒(推羅)皆來歸順,遣使內附並進貢方物,實現了歐洲與中國有據可考的首次直接交往;同時冊立鮮卑大都護,實現東漢對鮮卑的有效治理;又攻滅燒何羌,設立西海郡,將青海湖納入版圖,時人稱頌“冠斯萬代,奄有萬國”。 文化上,令班昭續成《漢書》、許慎編撰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為漢字建立了理論體系。科技上,令蔡倫改進軍械,所制秘劍及各種器械長期居於技術頂峰;並革新造紙工藝,有蔡侯紙問世。 《後漢書》評價:從光武中興到永元之隆,頗有弛張,俱存不擾,戶口與日俱增,開闢的疆土一代比一代廣闊。軍隊出塞,蕩平漠北;都護西指,通譯四萬。當時的世道清明程度遠遠超越了上古三代(夏商周),科學技術相對前世而言大有長進。 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倚仗親族,竇氏戚族開始擅權,並圖謀不軌,永元四年(92年),漢和帝劉肇聯合清河王劉慶、司徒丁鴻、宦官鄭眾誅滅竇氏戚族。 在一舉掃滅了竇氏戚族的勢力後,劉肇開始親理政事,他每日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故有“勞謙有終”之稱。劉肇親政後,對內整頓吏治、招賢納士、減免賦稅、關心民苦;對外則擊潰北匈奴使其西遷,並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徹底平定西域諸國;東漢逐步呈現出國泰民安、四夷賓服的局面,時人李尤稱之為“永元之隆”。 劉肇深感吏治建設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視官吏的選拔任用。據統計,他當政時期,曾四次專門下詔納賢。這既反映出東漢吏制的空虛與墮落,也表現出和帝為改變這種現狀而做出的積極努力。 劉肇當政時期,在法制上主張寬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獄的廷尉陳寵,便是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仁愛之人,每次斷案,都依據經典,而“務從寬恕”。 劉肇對有過失之人,也能根據情況,從寬處理。永元九年(97年),竇太后死,由於宮廷緊守秘密,和帝為梁貴人所生的事實始終沒予公開。太后死後,梁家才敢奏明朝廷,為梁貴人討一個說法。這時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謎。但在如何安置竇太后的問題上,三公上奏:“請依光武黜呂太后故事,貶竇太后尊號,不宜合葬先帝。”劉肇和帝卻念及竇太后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認為“恩不忍離,義不忍虧”,不應有所降黜,於是不降尊號,諡為章德皇后,而對梁貴人、宋貴人的問題也都妥善安置。梁貴人被追封皇太后。 東漢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宮廷內設定了中常侍、黃門侍郎、大黃門、小黃門等宦官職務。他們負責掌管傳達皇帝的號令和詔書,閱覽尚書進呈的文書。 在劉肇奪回政權的過程中,參與者除了清河王劉慶與司徒丁鴻之外,宦官鄭眾也幫助和帝搜尋了一些皇帝誅殺外戚的故事,為劉肇的決策提供了更多參考。雖然鄭眾所提出的建議並未被劉肇採納,但當時大多官宦都依附竇氏,唯獨鄭眾一心忠於漢室,不巴結竇氏一黨,得到了漢和帝的信任。 劉肇奪回權力後,派鄭眾到皇后所居的長秋宮任職,擔任大長秋,負責宣佈傳達皇后旨意,管理後宮事務,成為漢和帝皇后陰氏的近侍。 而在進行策勳頒賞的過程中,和帝注意到,鄭眾總是推辭的多,接受的少,這種謙遜仁愛之心,很得劉肇的讚賞。因此,和帝常與他商量事情,所以史書上說“中官用權,自(鄭)眾始焉”。永元十四年(102年)六月辛卯,和帝下詔廢黜陰皇后,鄭眾因此失業。和帝念及鄭眾伺候皇后多年有功,便沿用西漢呂后封宦官張釋為建陵侯的做法,封鄭眾為鄛鄉侯,食邑1千5百戶以維持其生計。 永元初年,漢軍征討北匈奴,在經過稽落山之戰、伊吾之戰、河雲北之戰、金微山之戰四次戰役後,重創北匈奴。“北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遁走於烏孫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單于不知所蹤,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于,到蒲類海“款塞乞降”,東漢朝廷便以耿夔、任尚為“護匈奴中郎將”,領護北匈奴。自此,南、北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