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很熟悉姜維,他是繼承諸葛亮遺志最堅定的人,也是最徹底的執行人,他的主要事蹟在“九伐中原”上。姜維的九伐中原說法其實出自《三國演義》,但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這四個字裡面,其實只有九字是對的,其他三個字是錯的。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第一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在延熙十二年,算是輕微用兵,姜維只帶了1萬不到的兵力。因為這個時候是費禕(讀yi平聲)掌握軍政大權,他覺得丞相(諸葛亮)都不能平定中原,更何況我們呢?費禕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但是卻不是諸葛亮遺志很好的繼承者,他的政策偏向保守,估計他是不會明白諸葛亮“以攻代守”的軍事策略,把姜維限制得死死的。 所以姜維這1萬人能幹啥? 不過姜維還真大膽,照抄諸葛亮的策略去打隴西了。新手可能不知道天高地厚一點,結果馬上被教訓了,鄧艾直接把他灰溜溜地打回去了。不過這一次還真不能怪他,畢竟兵那麼少,輸得確實冤。 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在延熙十三年,也就是第一次北伐次年,也不知道費禕是怎麼想的,又撥給姜維不到1萬的兵,讓他再去試一試。這樣看來,這個費禕貌似也有點機會主義的樣子? 第二次姜維意識到,隴西單憑他1萬人是吃不消的,且看之前諸葛亮去打10萬以上都消化不掉,這可為難住他了。但是那個鄧艾,還真是討厭,極其不好打,這是一個專克姜維的敵人。這個時候姜維的軍事頭腦就被體現出來了,他不去隴西硬拼,而是繞到更西邊的西平郡,亂打一通--目的就是為了籠絡當地的羌人。 姜維是天水人,對那一帶熟悉,知道這些羌人歷史上常受到漢人壓迫,所以他就想著拉攏他們作為反抗曹魏。而後面的事實證明,他這一想法,是有一定作用的。 第三次“北伐” 第三次“北伐”在延熙十六年,跟上一次才隔了三年。不過這一次他的限制稍微放開了,因為費禕死了,他得到了3、4萬兵,但是規模還是比不上諸葛亮當時的北伐軍,差太多。 這一次開始姜維打得還可以,但在圍攻南安城的時候受挫,沒及時拿下。曹魏的雍州刺史陳泰的援兵趕到,而姜維的糧草耗盡,所以不得不退兵。 蜀漢受限於地理環境,這後勤補給問題一直很難解決,這一次其實也不能怪他。 第四次“北伐” 第四次“北伐”在延熙十七年,跟上一次隔了一年。前面說過姜維是天水人,對羌人那一套自然熟悉,所以他學了起來,將狄道、河關、臨洮(tao二聲)三個縣的百姓擄走,帶回西蜀。 這一次倒是打得挺漂亮的,蜀漢缺的就是人口,姜維能有這種戰績也算是不錯的了。 第五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在延熙十八年,又是跟上一次隔了一年。也許你會覺得奇怪,怎麼這麼頻繁,又隔了一年馬上北伐?其實啊,前面兩次沒怎麼虧,相反是倒賺的,所以後方受到鼓舞,就讓他繼續北伐了。 這一次開始也是很順利,殺了雍州刺史王經的部隊幾萬人。但是陳泰跟鄧艾又來了,讓姜維頭疼得要死,只得撤兵。 鄧艾、陳泰,鄧艾、陳泰,鄧艾、陳泰,好幾次都是他們壞事。 第六次“北伐” 第六次“北伐”在延熙十九年,是不是好頻繁?是的。這一次他模仿諸葛亮的路線,出祁山打,開始也是一路打得很順利。 但是這個時候胡濟的兵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到達,在段谷這裡被鄧艾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這一次可以說是姜維北伐最差的一次戰績,事後他自請處分,將他剛得到的大將軍職位降職。 軍事盟友不給力,也奈何不了,再說了還有鄧艾這個剋星,實在難搞。 第七次“北伐” 第七次“北伐”在延熙二十年,會不會覺得有點窮兵黷武的感覺?但回過頭來想一想,你是否會感到劉禪其實沒那麼昏庸,安於現狀,你看,他不是還挺支援北伐事業的? 不過這一次,確實是看到了戰機,因為曹魏那邊諸葛誕造反反對司馬昭。時不我待,趕緊集結幾萬人從駱谷出發,攻伐的曹魏防守方的是司馬望。 但是剋星又來了,鄧艾從隴西趕過來幫忙抵抗。這鄧艾跟司馬望串通一氣,堅守不出,把姜維搞得沒轍。 到了第二年,那不爭氣的諸葛誕兵敗了。你們也是知道的,秦嶺這裡山路崎嶇,行軍、運糧都很麻煩,姜維沒辦法跟鄧艾這隻狐狸耗下去,這跟當初諸葛亮是一樣的,走秦嶺都是糧盡或者不足的時候,不得不退兵。 這一次本以為避開了隴西的鄧艾,沒想到人家還是主動調過來了,繼續克姜維,使得諸葛誕造反這個戰機,變得無用,姜維這一次可以說是心累。不過好在回去之後,劉禪安慰他,恢復了他大將軍職位。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關於從原始部落到清末:從原始社會到部落的建立,從夏啟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到清朝滅亡,跟著作者一起縱觀華夏五千年興衰史,讀史使人明智。
仙俠 連載 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