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陽盧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秦漢時期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後,定居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時置范陽郡而涿縣屬之,後世遂稱“范陽涿人”(即范陽盧氏由來) 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盧崔鄭王”四姓高門,號稱“北州冠族”,北魏分裂後,盧靖三子分別擔任西魏、北齊、北周三國帝師,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稱“崔盧”。 姓源 盧氏源出姜姓,是齊太公的後裔,太公之後齊文公子高,高孫傒任齊國上卿,因輔佐齊桓公有功而被封於盧邑,後世便以邑名為姓,稱為盧氏。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齊,盧、高二氏被逐趕,離開盧邑後,盧氏族人散居於燕、秦二國之間,主要一支聚居於燕地,秦代有五經博士盧敖,其子孫後遷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縣,因涿縣後屬范陽郡,遂為范陽涿人。 地望 范陽盧氏家族世居涿縣(今河北涿州),因涿縣屬范陽郡(漢代時為涿郡)管轄,士族稱郡望,故得名“范陽盧氏”。涿縣原為燕國之涿邑,在春秋戰國時代便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一,這裡一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荊軻刺秦王時獻的燕國“督亢”地圖就位於這一帶。范陽盧氏在這裡世代耕讀,子子孫孫繁衍生息,成為舉世聞名的望族。 發展 范陽盧氏的始祖為東漢名儒盧植,是歷史上配享孔廟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中華民族古聖先賢之中。盧植早年師從經學大師馬融和太尉陳球,與鄭玄、管寧、華歆是同門師兄弟,學成之後曾在緱氏縣山教導劉備、公孫瓚,黃巾之亂爆發時,盧植設計剿滅了黃巾軍,當董卓作亂要廢立漢帝時,只有盧植敢據理力爭。董卓要殺盧植,議郎彭伯對董卓說:“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董卓聽了彭伯的話,不敢對盧植下殺手,只能讓盧植告老還鄉,盧植辭官後歸隱上谷郡軍都山,“天下最強諸侯”的冀州牧袁紹請他出山做為自己的軍師,初平三年軍師盧植逝世,下葬時僅以單帛附體,《後漢書》評價:“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魏武帝曹操也十分仰慕盧植,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伐烏桓,途經盧植的家鄉涿郡,告當地守令:“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在東漢末年社會的劇烈動亂中,盧植作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學問膽識、功勳業績與品德風範,有著廣泛的影響,為世所公認的楷模,因此奠定了盧氏後來作為“北州冠族”“范陽郡望”的基礎,開創了范陽盧氏“代代出名士”的基業。 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後裔均為官宦世家,書香門第,范陽盧氏一直是“聲高冠帶,為世盛門”、“閨門之禮,為世所推”。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為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陽盧氏成親,史稱“一門三主,當世以為榮”。唐代,李世民言四海大姓:“崔、盧、王、謝”,范陽盧氏與清河、博陵崔氏並稱,仍被視為天下一流高門,但整體已經衰落。經唐末五代變遷,至北宋基本消亡。 房支 南祖,西晉司空從事中郎,後趙侍中、中書監盧諶長子盧勖的後裔,號稱“南祖” 北祖,西晉司空從事中郎,後趙侍中、中書監盧諶第四子盧偃的後裔,號稱“北祖” 南祖房支 南祖大房,始祖不詳,唐朝盧耜、盧公弼的墓誌均記載兩人出自南祖大房 北祖房支 北祖四房 盧偃曾孫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固安惠侯盧度世生有四子,分為四房: 北祖大房,盧度世長子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的後裔,號大房(陽烏房) 北祖第二房,盧度世次子議郎盧敏的後裔,號第二房 北祖第三房,盧度世第三子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盧昶的後裔,號第三房 北祖第四房,盧度世第四子光祿大夫盧尚之的後裔,號第四房 北祖帝師房 盧偃玄孫北魏太常丞盧靖的三個兒子,分別擔任了魏、齊、週三國帝師,其中盧景裕為北齊神武帝高歡諸子(北齊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的老師、盧辯為西魏文帝元寶炬諸子(西魏廢帝元欽、恭帝元廓)的老師、盧光為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老師,家族因此號稱帝師房,分為四房。 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陽盧氏有三家位列其中: 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固安惠侯盧子遷(盧度世)的四子。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關於從原始部落到清末:從原始社會到部落的建立,從夏啟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到清朝滅亡,跟著作者一起縱觀華夏五千年興衰史,讀史使人明智。
仙俠 連載 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