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在後世,中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是家人團圓的重要時刻,但這個時候卻大不相同,並沒有被賦予這個意義。
中秋節是一定要吃月餅的,可是唐朝並沒有這個習慣。
沒有這個習慣?那有什麼難的,直接讓他們養成就是,對於這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而言,吃月餅無賞月無疑是最好的消遣方式了。
但是月餅怎麼做?也是難不到李承乾的。
李承乾迅速回憶起腦海之中的碎片記憶,一下子就想起了月餅的製作方法。
需要雞蛋、麵粉、蛋黃、白糖……
只要月餅皮能造好,那麼裡面包什麼,還不是原料的事?
不管是蛋黃月餅或者是紅豆月餅,還是五仁月餅,無非不就是比例的問題。
但在那之前,還要模具的加持,不然出啦來的月餅可能不好看,所以,他還揮毫畫了一張畫。
便叫來了木匠按著這畫中的內容進行了雕刻出月餅模具。
期間,手藝人還為李承乾的技法所震撼。但是這卻是李承乾那個時代最普通的線描,這種畫,他十分鐘可以出一張,而且還能畫得十分好看。
同時他還吩咐了後廚們做好月餅皮的準備。
一時之間整個東宮的後廚們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忙碌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等人的耳朵之中,他們可是十分好奇,這一次李承乾想幹些什麼。
他們不知道,現在的李承乾要做的是改變整個未來的一件事。
但是介於李承乾還沒有做好,所以他們並沒有能趕來。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第一爐的月餅總算是要出了爐。
這時,與他同在東宮的五個皇子早就在一邊等待著,無論他怎麼趕也趕不走。
特別是李泰,這時已經口水直流。
“皇兄,你這爐子裡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香?”
李恪說道:“我們幾個兄弟被這味道燻得晚飯都少吃了許多。”
李惲等人也不住的點頭。說道:皇兄說的對!
這李世民還沒吃上,自己造出的月餅可能會被這五人先嚐了鮮。
李承乾也不是小氣的人,那麼,就讓這五個小孩子吃個月餅吧。
“此物叫月餅!”
李泰天真的說道:“月餅?沒聽過,一月吃一次,和月亮有關?它和胡餅有什麼區別嗎?”
“胡餅”即是“燒餅”、“爐餅”,亦即“麻餅”。
唐代吃胡餅已經成了一種最時髦的享受。《舊唐書》:“貴人御饌,盡供胡食”。所謂“胡食”的種類,慧琳《一切經音義》第三十七卷“陀羅尼集”第十二說:此油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微有改變,所以近代亦有此名,諸儒隨意制字,未知孰是。胡食者,即畢羅、燒餅、胡餅、搭納等。
它儼然已經成為當時的主食之一。
這時李恪糾正了他。
“不不不,若是隻是胡餅,那麼皇兄就不會大費周章的造出來了。因為胡餅我們沒少吃過!真是那樣就不是皇兄了!”
李愔也道:“三皇兄說得對,適才,我們還曾看到過皇兄命人在這月餅之上壓制圖案,那圖案可真是精妙,是個仙女,只是不知道上面的仙女為何方神聖?”
“你們幾個,有得吃就好,管那麼多幹什麼,快!這月餅要出爐了,你們每人一個,吃完後去學習!”
李承乾沒好氣的說道,這五人都看了一下午不讀書,這時他便拿出了當哥哥的權威,說什麼也要讓他們離開這裡,好好讀書。
還有,他們有些吵……
“是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