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蠻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許強說自己可以在城裡逛逛,這麼好的機會,餘生豈能錯過。

他將書交給一個送餐機器人委託它將自己的書送回自己的臥室,自己便走出了生物樓。

昨天剛來的時候是晚上,沒有人工太陽的照耀,看不清這個城市。

而現在,未來之城雄偉的全貌就展示在餘生面前:

一座座奇形怪狀的鋼鐵樓宇此起彼伏,縱橫交錯,在陽光顯得更為燦爛輝煌。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街上穿行忙碌著,天空中偶爾掠過各種型號的噴氣式飛機。各種膚色,老少不一的科學家們三五成群熱烈的交流著,討論著,歡笑著,忙碌著……

城市的中央,一座扭曲著向上“生長”的鋼鐵樓宇直通“天穹”,像個貨真價實的“擎天柱”。

而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整個城市的西方。

城市西方的有座直達“天穹”的沙黃色山壁,山壁上雕刻著線條粗礦的八個巨大人頭像,像神明一樣巍峨,令人神往。

“那石像是?”餘生驚歎道。

“那石像是用沙石做的,將沙子放在幾十萬噸的壓力下凝聚成和石頭一樣堅固的沙石,就像外界世界製作瓷磚時候做磚坯的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壓力比那要大萬倍,沙粒間的緊密程度比花崗岩還要結實,所以您不用擔心它會破碎或者倒下來的,餘生先生。”阿雲說。

顯然,阿雲只是用關鍵詞觸發回覆,餘生只是“那石像是”它就會抓取自己資訊中“那石像是”的關鍵詞開頭的語句來回答,它聽不出餘生那驚歎的語氣中,其實是想問“那些石像是誰?”

“阿雲,能給我叫個車嗎?敞篷車那種,我想去石像下面看看。”餘生說。

“好的。”

不一會兒,一輛小帳篷車就停在餘生面前。

餘生坐在車上,觀賞著城裡的一切。

“那個是牛頓,那個是愛因斯坦?”餘生終於看出了八個石像中的兩個人是誰。

“是的,需要我跟您介紹下它們嗎?餘生先生。”阿雲問。

“當然。”餘生說。

“未來之城中不主張信奉神明,但極為崇尚科學,城市規劃者將歷史上為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雕刻在西山壁上,並立下了一個條例:未來之城科技法第一千零三十一條:若世界上出現貢獻和可以和他們比肩的科學家,就將他的頭像加在未來之城的西山壁上。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耀,設計者說,每個科學家都有成為科學巨人的潛質,如果想被刻在西山壁上,被所有人崇拜和瞻仰,就請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那現在這八個人都是誰啊?”餘生問。

“從南到北,他們依次是:

萬有引力三大定律制定者艾薩克·牛頓;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制定者約翰內斯·開普勒;

科學相對論提出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量子力學開拓者馬克斯·普朗克;

現代航天技術奠基人韋納·馮·布勞恩;

生物細胞學說提出者羅伯特·胡克;

電子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

未來之城設計者約克·愛莫斯。”阿雲介紹說。

“都是科學的巨人啊。”餘生聽著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感覺自己被點燃了一樣,不由自主的變得有些熱血澎湃。

“是的,1676年02月05日,牛頓在回覆胡克的一封信中寫道: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人類的科學發展是一代一代人不斷累積的結果。”阿雲說。

……

“其他人我們課本上都學到過,但是這個未來之城的設計者約克·愛莫斯是怎樣一個人呢?”餘生問到。

於是,阿雲用它那機械的聲音,為餘生講述了一段外界聞所未聞的科學歷史:

“約克·愛莫斯生於1909年德國柏林,年輕時候的他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界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在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還沒有成為俄國國家總理之前,經歷了大學改革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德國雄踞在世界科學的巔峰。”

“德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創立導師制度的國家,第一次開始開啟科學技術的壁壘,以師傳徒受的方式展現在德國科學圈。歐姆、高斯、李比希、愛因斯坦、波爾、霍夫曼等赫赫有名的科學家都是那個時期德國教育下培育出來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細胞學說等重大科學理論和學說在這一時期開始發揚光大。”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泡芙小子
關於重生之廢柴三小姐: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