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向戌這些年走南闖北,什麼大場面,大人物他可是見得多了去了。 前面說了,他因促成弭兵之會,在中原諸國以及各個大佬面前,多少是有些面子的。 可沒想到這回來到楚國,剛一落腳便聽說楚王熊圍是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這是擺明了不買他這張老臉啊?! 所以,說他不心生怨氣,那才叫怪了。 這確實很向戌。 因為向戌本身就是個極要面子的人,而且他也自認為自己很有面子。 李然也清楚這一點,畢竟如今的楚王可不是之前的那個楚王了,宋國的向戌,他之所以能在之前走南闖北的促成弭兵之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之前的楚康王相對比較好說話,而他向戌又同時跟楚國令尹子木(屈建),以及晉國的執政卿趙武關係都很是不錯。 所以,才得他這張老臉有了幾分的薄面。 而現在呢?早已經是換了人間了。如今的這個楚王熊圍又哪裡有這麼好說話?他可不管你向戌以前是什麼一號人物,在他看來不過就是一副朽木而已。 “唔……此事……楚王確實有些過火了……” 畢竟宋國來人始終是客,楚王身為主人家,一上來就搞這一出,的確不是待客之道。 再者,楚王此次召集申地會盟,本就是為了尋宋盟的友誼。 楚王此時對宋國不客氣,這不是要失信於諸侯麼?而一旦你失了信,宋國反被逼急了罷盟而去,那其他中原諸國又該作如何的反應? 中原各國雖然連年征戰,可他們自齊桓公開始,在價值取向上,就是一直致力於合力對付楚國的。在這件事上,大家都可謂始終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因此,若是楚王當真逼急了宋國,屆時中原諸國再聯合起來一起孤立楚國,那楚國又能討得到什麼好? 而靜坐一旁的子產,這時也不禁捋須言道: “中原諸國皆是同氣連枝的,若楚王如此威逼脅迫,那此次申地之會只怕會適得其反吶。” 《大明第一臣》 智慧如子產,又豈能看不穿這其中的門道? 他這一句話說完,向戌當即連連點頭稱是。 子產看著李然道: “是啊,子明吶,如今你也算是楚王面前的紅人,此事你應當勸諫一番才是啊。” 別人的話楚王聽不聽,子產不知道。 可李然的話,子產知道楚王是一定會聽的。 而向戌此時也是朝著李然一拱手,並繼續言道: “對了,戌與子明素無往來,沒想到今次見面卻是直接要勞煩一二,禮數不周之處,還請子明見諒……” “來啊,將東西抬上來。” 他的話音落下,幾個宋國侍衛抬著一口大箱子從園外走了進來。 向戌指著那些個箱子,並解釋道: “不過是些薄禮,不成敬意,還請子明能夠笑納。” 走南闖北,經驗豐富的向戌又豈能不知“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 所以他此次登門,一早就備下了厚禮,就候著機會是與李然攀結了。 李然見狀,當即起身朝著向戌躬身作揖道: “向左師此舉,豈不是折煞了晚輩?” “如此厚禮,然如何敢受?還請左師收回。” 事兒還沒辦,李然當然不能收禮。 在這個講究人情世故的時代,他李然可是要比子產,向戌更懂這一規矩。 收禮辦事兒也的確是這個時代的常態,可他李然終究算不得這個時代的人。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事兒若是辦成了,你到時候送禮作為答謝,這尚還好說。 可現在事兒還沒辦,卻早早把禮給送來了,這也並不符合後世的道義。 “誒,子明糊塗!既是向左師的一點心意,子明又何必要推辭?” 這時,一旁的子產也給李然使了個眼色。 李然見狀微微一怔,當即嘆道: “然無功不受祿……” 可誰知向戌卻是大笑道: “哈哈,李子明的大名如今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想給子明送禮之人,只怕從此處能排隊排到鄭國去!” “今日子明肯收下戌的區區薄禮,那便已是給足了戌的幾分薄面咯……” 看吧,這就是向戌的智慧。 他總能在適當的時候說最合適,最善解人意的話,從而達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好吧,既如此,那然便卻之不恭了。” 李然言罷,朝著身後的褚蕩微微抬手。褚蕩當即帶著人下去,將裝著聘禮的箱子給抬進了後院。 既是收了禮,李然便算是默許了替宋國向楚王說情了。 “呵呵,有勞子明,那戌便靜候佳音了。” 言罷,向戌這才起身告辭。 待得他走後,李然又轉身是與子產問道: “大夫何故要然收下向左師的聘禮?如此行事,似乎也並非大夫的風格呀?” 子產聞聲,臉上頓時露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來。 只聽他道: “呵呵,子明不是還要對付宋國的華氏嗎?若到時候向戌能幫到你,這件事豈不就能容易許多?”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