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國正值國君新喪,舉國勢頭低落。所以,眼下的確是拿下鐘離的好時機。 楚國若此時不出手,待得吳國緩過了神,要再想對鍾離出手,那幾乎便是不可能的了。 但話雖是如此,可一旦是選擇動手,那楚國上下就必須是得再下一番血本才行。 非但如此,而且還要冒著被中原周邦各國給來一出“圍魏救趙”的風險。 所以現在究竟打與不打,理由其實都很充分。 而這自然也讓楚王是有點難以抉擇了。 這裡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楚王雖然在某些方面是顯得比較霸道跋扈的,甚至可以說是顯得有些荒誕。但當他面臨某些重大事情的抉擇時,卻依然是有著常人所無法企及的胸懷與膽魄。 譬如攻打鐘離,誅殺慶封這件事實在兩難,若是換做他人,只怕是早就選擇放棄了。 畢竟做成這件事的風險實在太大。對於常人而言,絕大多數人那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甚至會選擇極不負責的把所有問題直接是拋給子孫後代去解決。 可他楚王是誰? 他楚王熊圍會是個肯如此輕易放棄戰略目標的君王嗎? 顯然不是。 楚國在經歷瞭如此漫長的沉寂後,如今在這風雲變幻,戰禍連年的時代,他早就看清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要想稱霸天下,在家裡閉門枯坐是絕對等不來的,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找機會!即便機會渺茫,但也一定要大膽去嘗試。 若真的是“天命所繫”之人,那必然是怎麼搞怎麼有的。若是“天命所棄”之人呢?那你如果還不去折騰,那就只會更沒機會。 所謂的“天命”,永遠只會眷顧那些愛折騰的人。 所以,倘若他放棄了此次拿下鐘離的機會,那楚國或許是可以安安穩穩的混上幾十年。 但將來呢? 如果依舊是放任吳國崛起,那吳國便終有一天會成為楚國的禍患,也必定給楚國的大業帶來災難。 所以他不能等,更不能放棄這個機會,他必須趁著這個機會,徹底將吳國壓制在東南一隅,為日後滅吳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也唯有徹底搞定了吳越,他們楚國才能真正的染指中原,甚至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於是,在經過楚王慎重的考慮後,他抬起頭,目光如炬的看著觀從。 “子玉言之有理,這一仗,必須要打!” 其實,楚王熊圍在還未即位前便是懷揣著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的。而今他已經即位成楚王,這番志向更是時刻銘記在他的心頭。 而這一仗,或將成為他楚王稱霸天下的開端!(舒鳩之戰與巢邑之戰畢竟是被動防禦,算不上楚國主動出擊,所以算不上開端。) “王兄……” “哦?季弟是想勸寡人收手?” 王子棄疾剛剛出口,楚王便將目光轉了去,並是反問道。 只見王子棄疾面露難色,思慮良久才出言道: “方才觀從所言不差,這一仗於我楚國確有必要。然則臣弟思慮再三,還是以為這一仗的勝算可謂是寥寥無幾,於當下而言,也絕非萬全之策,還請王兄三思啊!” 咦?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可能會有人感到疑惑,為何王子棄疾會突然在這時候勸諫楚王“克己”? 顯而易見,這可是與他剛才想要戲耍楚王,敗壞其群眾基礎的陰謀是背道而馳的。 難道這個王子棄疾是猛然間良心發現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呵呵,真是好一個狼子野心,你們熊家上下可還真是兄謙弟恭吶……” 李然一旁看得分明,不由是在心中一頓腹誹。 王子棄疾這是在勸諫楚王麼? 看上去好像是的,遣詞造句也都十分貼合實際,並無任何妄言,也看似並沒有故意刺激楚王的意思。 但在這大殿之內,除了楚王自己以外,無論是李然還是觀從,亦或者是他那好弟弟王子棄疾,這三人誰人又不知楚王本就是個固執己見的主? 《修羅武神》 想當初,他若不是固執己見,又如何敢只率兩千猛士就前去“偷”鄭邑? 若不是他剛愎自用,又豈敢別出心裁的跑到人家晉國的家門口去舉行會盟? 若不是他固執,他又怎麼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篡權奪位,致使如今這般的時局動盪不安? 倘若這些都不還足以說明楚王本身就是固執的話,那麼在招攬李然這件事上,也可謂是能夠完完全全的證明這一點。 他一開始既認定了要招攬李然,那甭管什麼子產,鄭伯感到不滿,也甭管什麼伍舉,觀從給出的勸告。 在這件事上,他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是連臉皮都不要了。 可見他的固執是可以不計一切代價的。 所以,當楚王熊圍認定一個大方向,而且下定決心要去做的時候,這世上恐怕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攔得住的他。 而王子棄疾身為其最為親近之人,又豈能不知這一點?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