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錢之間,不過對於經常買菜的人而言,為了這一兩塊的差價可以從場頭走到場尾。
晚上,芩谷回到出租屋便早早休息,第二天三點過就起來了,蹬著人力三輪到縣城的農貿市場去。
天正黑,到的時候,大大的廣場裡面挺著一輛一輛的大貨車,人們已經乾的熱火朝天了。
下貨的下貨,過稱的過稱,要麼記賬,要麼直接轉錢。
來這裡買的,絕大多數都是類似於芩谷這樣的小攤販,但是大家都以筐做單位,不零賣。
芩谷從裡面走了一圈,問了一圈,順便問問他們進貨來源。
一般都會告知貨物從哪邊兒來,不過有些太忙,也顧不過來你這東問西問。
芩谷順便進了兩筐常吃的耐放的菜,用去兩百多。
趕回市場上正好早市,人們陸陸續續來賣菜了。
經過芩谷攤位的時候,有些熟識的都會打聲招呼。
“肖大姐又來賣菜啦,前幾天都沒看到你哩?”
芩谷笑呵呵地應著:“前幾天家裡出了點兒事,瞧這是我早上新進的貨,沒打水,都水靈著呢,來點唄?”
菜上打水,一是為了菜看著水靈好看,怕焉了影響外觀。二是也能稍微多那麼一絲絲兒份量。
別看少,在每個環節都稍微扣一點點,總的算起來就多了,小攤小販賺的就是這個,要不然也不會說“斤斤計較”了。
有些菜打了水的話,若是當天吃不完,第二天就會壞掉,所以很多人並不怎麼喜歡買打水的菜。
芩谷拿出電子秤,調好價格,放菜,雙方都能看到價格重量,足斤足兩,最後還抹去零頭,順便從旁邊拿一顆小蔥。
雖然實際上可能斤兩都差不多,價格也跟其他攤位的差不多,但是這種購物體驗卻不一樣。
芩谷是一個人精,爐火純青的為人處世之道,即便是當一個小攤販也能混的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