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不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0年前德國隊在世界盃上拿到了亞軍,但仍然被當時的德國足壇認為是德國足球的低谷時期,在那之前德國已經開始了著重青訓發展的新一輪計劃。
在新一代人才成長起來之前,拉姆,施魏因施泰格,克洛澤等球員便扛著德國足球前進,直到克羅斯,羅伊斯,格策,胡梅爾斯,博阿滕等球員的成熟,德國隊再次問鼎世界!
如果說當年那一批天才中格策是最受矚目的歐洲金童,同時也確實為德國隊在世界盃上有過一腳定乾坤的偉大貢獻,至於後來的隕落倒也算是不枉此生。
緊隨其後的一代球星中,薩內是最受矚目的天才,維爾納,格納布里,基米希則是同時代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其實這一代球星中還有著在剛出道時備受矚目號稱百年天才的艾格斯坦!
只不過比起薩內還要小兩三歲的艾格斯坦可以算是新生代的球星,以20出頭的年齡便能夠征戰世界盃在人才濟濟的德國隊絕對是有幾分本事的。
只不過德國隊歷來都有論資排輩的潛規則,若非球員實力下滑嚴重的話,基本上年輕球員想要出頭也要看天時人和。
艾格斯坦在德國隊兩球落後給中國隊時被勒夫叫了起來,同時還有中場格雷茨卡,勒夫沒有過多交代便讓球隊進行換人。
今天后衛線上表現堪稱災難的聚勒被換下,就憑德國隊兩個丟球聚勒都沒能盯死郭玄圖,他被換下不管是否心有不甘不滿,終歸是一個眾望所歸的下場。
而另一個被換下的則是埃姆雷-詹。
換人完成之後德國隊的陣型就變成了334.
維爾納與艾格斯坦打雙中鋒,格雷茨卡不想埃姆雷-詹那般對禁區有著更強衝擊力,但傳球能力要更強一些。
顯而易見勒夫期望球隊加強組織上控制力,然後連續不斷地對中國隊防線發起攻勢,現在他們也一目瞭然地加強了鋒線上的威脅,至少多了一箇中鋒。
司徒雲兵看到勒夫的換人心中波瀾不興。
其實德國隊這些年的變化並非單純的移植拜仁慕尼黑戰術,即便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拜仁慕尼黑就是德國隊的中流砥柱,無論從人員還是技戰術。
可這些年的德國隊更傾向於大局上有著拜仁慕尼黑的框架,真正的精髓卻更傾向於多特蒙德的速度衝擊!
在有空間的背景下,不管是薩內還是格納布里,又或是維爾納,總是能夠與隊友透過簡單的滲透傳切打穿對手的防線,他們只需要發揮出速度優勢和跑位上的靈活,便能夠在持續不斷的進攻中令對手防線百密一疏。
但這樣的打法面對密集防守的球隊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今天的中國隊便是如此,讓德國隊得勢不得分。
如果拾起曾幾何時拜仁慕尼黑那定點壓迫的攻勢打法或許效果會更好。
誰讓拜仁慕尼黑在德甲就是巨無霸,一年到頭打密集防守的對手如家常便飯。
只可惜德國隊這些年培養球員方面卻是走技術流線路,已經很久不曾出產過類似從前克洛澤,戈麥斯,再向前追溯如比埃爾霍夫那樣的高中鋒。
有人可能會說這就像其他國家人才斷檔般司空見慣。
事實上未必,就像英格蘭曾經超過20年在不斷地打造培養出流水線產物的邊前衛,德國隊在新生代和中生代球星中,後衛線其實人才很豐富,而且清一色都是高大威猛型別的,而鋒線球員則更多是那種靈活具有速度威脅的技術型球員。
這就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他們在培養球員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標準,當一名球員對抗強人才高大,則更容易地被按照後衛去培養,即便執拗地要打前鋒,但因為技戰術體系與理念對速度的追求,又導致身體條件速度能力上先天不足的高大型球員會被淘汰掉,轉而導致了德國在過去十年中並沒有優秀的強力中鋒出現。
否則上屆世界盃勒夫就不會帶上一個老將且沒什麼名氣的瓦格納。
勒夫的換人終究還是偏向墨守成規了,少了些打破常規的勇氣。
若然是司徒雲兵,即便鋒線上確實有艾格斯坦這樣的天才,但明顯這個形勢下把聚勒,金特爾擺在中國隊禁區內更加有威懾力。
但既然這是勒夫的抉擇,那就看看效果吧。
中國隊兩球領先自然是士氣更上一層樓,全隊眾志成城嚴防死守,尤其因為比賽所剩時間越來越少,防守侵略性自然也會逐步提高。
德國隊還是在嘗試給中國隊防線製造壓力,只可惜來來去去打得缺乏強勢衝擊力,倒是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