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設計第一顆衛星 (第2/3頁)
一隻小牛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囑著身邊的工人。
接下來是電池組和供電系統的製造。
這些裝置雖然體積不大,關鍵卻在於能量密度和效率。
為此,趙陽特意引進了一些新型正極材料,並反覆最佳化充放電迴圈,確保電池效能最大化發揮。
\"這個鎳氫電池系統可是我的得意之作,雖然電量不算大,但迴圈壽命將超過2萬次,足夠支撐衛星服役10年了。\"趙陽輕輕拍了拍電池組,眼神裡滿是自豪。
而對於測控和資料傳輸系統,趙陽更是全程親力親為。他首先針對太空環境,最佳化了收發機電路的抗輻射能力,確保工作的可靠性。
接著又專門設計了一款中繼射頻頭,透過無線中繼和儲存轉發的方式,將採集到的資料以最快的速度傳回地面。
雖然傳輸率只有100kbps左右,但已經是當時最高水平了。
最難啃的是雷達和光學成像系統。
對趙陽來說,要在如此有限的空間內整合多普勒雷達和高畫質相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幸虧有系統的加持,他才得以漸入佳境。
\"這部光學相機雖然解析度只有幾十米,但已經可以提供優良的地面遙感影象。而這個小型合成孔徑雷達,解析度雖不太高,但作為一個測高儀也是綽綽有餘了。\"趙陽喃喃自語著,仔細核對著每一項引數。
……
幾個月之後,當核心部件陸續製造完成,趙陽便開始了衛星的總裝整合階段。
他打算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讓這枚小小的\"種花一號\"具備強大的多功能性。
首先是資料採集與處理系統。
趙陽在機身中部設定了一排緊湊的硬碟陣列,用於儲存採集到的各類資料。儘管儲存容量只有幾十兆位元組,但已足以勝任當前的資料處理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趙陽在資料處理單元的設計上頗費一番心思。他採用了模組化佈線的思路,將光學、雷達、磁測等感測器與中央處理器連線起來,再由專門的運算模組對資料進行加工和壓縮處理。
\"這樣一來,不僅能最大化地利用處理器的算力,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儲存空間和傳輸頻寬。\"趙陽自豪地對工作人員說。
通訊遙測系統的設計也是一大工程。除了高效的資料中繼之外,趙陽還將告警系統、執行監視等功能融入了進來。如此一來,地面人員就能時刻監控衛星的狀態,及時發現異常並作出預警。
\"這套電離層掃描測高儀也是個大傢伙。它可以精確鎖定衛星的軌道位置,而且實時監視電離層的活動情況,對通訊系統進行自適應最佳化,從而提高訊號質量。\"趙陽指著這個巨型天線底座,神采飛揚地介紹著。
就在大家驚訝於趙陽的創意之時,他指著光學相機補充道:\"我還給這個小傢伙裝上了一個高靈敏電荷耦合器件,配合大倍率變焦鏡頭,相機的畫素解析度可以達到70米呢。\"
最令人驚訝的,還是趙陽居然在小小的衛星機身上整合了一個合成孔徑雷達。這可是當時最先進的測繪雷達啊,憑藉獨特的合成孔徑原理,能夠獲取比實際天線尺寸更大的探測範圍和解析度。
\"這傢伙的探測解析度雖然只有15米左右,但對於地形測繪和科學遙感已經足夠了。\"趙陽信心滿滿地說。
眼下最為棘手的,莫過於合成孔徑雷達這個\"大傢伙\"了。
它雖然只是一個測高儀,但內在的雷達原理卻相當先進。不過,對於趙陽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沒想到吧,就憑這點小東西也想難住我?\"趙陽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隨手拿起一支鉛筆在白板上寫寫畫畫。
只見他先是勾勒出雷達的工作原理示意圖,接著又列出了一長串引數和公式,最後將天線的理論模型也繪製了出來。看上去簡單明瞭,但內裡深藏著精妙的技術學問。
\"理論上這是一種'相位陣合成'的原理,透過飛機的運動來模擬大天線的合成。要製造出來的話,首先得有高精度的慢掃描接收機...\"趙陽對著白板自言自語,時不時在上面寫下幾個字母符號。
說著,他拿起一疊設計圖紙,招手叫過幾名助手:\"你們幾個,跟我來複習一下電路原理吧。這個雷達可是關鍵中的關鍵,製造出來才是硬道理。\"
幾名助手面面相覷,但還是乖乖圍了過來。只見趙陽拿出一支筆,在電路圖上指指點點:\"看,這一部分是解調電路,你們要格外注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