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妙兒前世釀製過好幾回葡萄酒了,自然知道這一步是釀造葡萄酒最最關鍵的步驟,於是為了能夠順利的把葡萄酒釀製出來,妙兒把時間掐得十分準確,一滿十二個時辰就挑了一、兩壇酒,揭開蓋子細細的檢視……
確定酒罈內已經產生氣泡進行發酵後,妙兒便開始用筷子將葡萄皮壓入酒液中,壓完才重新封上酒罈口,每壇每天壓兩次,目的是想讓那些葡萄渣沉澱在壇底。
妙兒記得發酵產生後一到兩天內,必須往酒里加白糖促進發酵,於是第二天她便把事先買好的半斤白糖分別加到酒罈子裡。這放糖的分量比例也不難記,大約相當於用來發酵葡萄重量的1/20,例如10斤葡萄按照比例需要放半斤糖……而將糖浸入葡萄汁裡後還要將它們攪拌均勻才行。
巧娘不明白釀酒為何要放糖、以為放了糖後這酒就會變得甜甜的,於是她少不得又好奇的追問妙兒原因,可妙兒卻不能把這些現代人研究出來的原理告訴巧娘,只能含糊其辭的隨意說了幾句話糊弄她……
其實放糖的作用一是為了促進發酵,二是為了提高酒精度,妙兒記得每升葡萄汁每加入17克糖可提高酒精濃度一度,以此類推。這還要多虧妙兒前世釀酒的次數較多,也把每個環節都查得十分清楚,否則這些資料她穿越後還真不一定全都記住。
當然這些幾分之幾在古代妙兒是計算不出來,她以前釀的少、都是憑著經驗與直覺判斷出每一罈大概放多少糖,這次也則直接把糖分成十分,然後分兩次放到酒罈裡———頭一次是在兩天內,第二次則是在發酵產生後的三到四天內,每次都必須把糖浸入葡萄汁中攪拌均勻,這樣才能讓糖發揮效用。
放完糖後妙兒就暫且不去管那幾罈子酒了,每天該幹啥照舊幹啥,一直到過了大半個月,妙兒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才挑了一罈子葡萄酒開啟驗收最後的成果,這驗收成果除了細細觀看酒的成色外,妙兒還要親自品嚐才能判斷出成功與否……
第二十五章 又一對歡喜冤家
巧娘一直很期待最後的成品,於是妙兒一開壇她就湊了過來,問道:“怎麼樣?這酒釀成了沒?”
“哪有那麼快?得先看看罈子裡酒的濃度,看看酒成形了沒!”
妙兒說著便把酒罈子搬到明亮的地方,仔細的觀察起來,很快就發現酒罈中已經很少有氣泡了,且基本上只剩下沒有顏色的葡萄皮和葡萄籽!
這樣的情形讓妙兒心裡一喜,道:“我瞧著那些葡萄汁應是差不多變成酒了!先勺一勺上來淺嘗一口再說!”
妙兒很快拿長勺子勺了一勺出來,用手指沾了點放到嘴裡嚐了嚐味道,品嚐出酒液裡基本沒有甜味了才放下心來———這酒液裡沒有太甜的味道,那就證明酒精已經發酵完成了!不過僅僅發酵完成還不算是把酒釀成,還得把這酒裡的雜質再過濾一遍才行。
過濾的方法妙兒也是一早就想好了———她先將乾淨的紗布覆蓋在空的酒罈口上,然後隔著紗布把那些釀造好的葡萄酒往空罈子裡倒。這樣一來,除了液體外其餘雜質都會被紗布過濾住,最終妙兒還特意把用紗布包住那些渣,然後像擰衣服般擰了擰,一滴都沒有浪費!
而這過濾了第二遍的酒,已經可以算是成品“葡萄酒”了……
這些成品顏色看著渾濁也不清澈,但妙兒嚐了一口後,發覺它的味道已算是不錯,有幾分前世那乾紅葡萄酒的味道了,味道比起北宋較為流行的清酒更是好上不少,總體來說也算是西方口味的葡萄酒、和東方人喝的酒有較大的差別。
妙兒知道葡萄酒一般會產生第二次發酵,這二次發酵主要是蘋果酸、乳酸發酵,不會再產生酒精,且二次發酵中會有少量潔白、細膩的泡沫上升……而經過二次發酵的葡萄酒,味道也會比最初更加香醇可口。
因此妙兒選擇讓那八壇葡萄酒繼續發酵,任由它們在陰涼通風處擱了十七、八天後才再次開壇檢視。妙兒把那八罈子葡萄酒逐一開了後,馬上發現二次發酵已是基本完成,每個罈子裡的酒液也都變得清澈起來。
但妙兒想要釀出像模像樣的、真正意義上的優質葡萄酒,因此她並沒有就此打住、把已經算是可以飲用的葡萄酒拿出來喝,而是不厭其煩的和巧娘一起,再一次將這些酒再過濾了一遍!
這一次妙兒儘量把酒罈子裝滿、並密封得緊緊,於是原先那八壇葡萄酒經過再次過濾後便縮水成七罈,不過這回每個酒罈子都是裝得滿滿的……
而這最終釀製出來的葡萄酒,在二十一世紀一般被稱作“葡萄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