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皮的小柱子每日裡挑擔叫賣,直到太陽夕下才賣掉大半,若是盛夏,太陽偏西就能賣完了。
六月初五的一早,小柱子便來到竹林寺門口,竹林寺門口除了一些綠竹,地上還有幾株朝顏花也開了,綠色的竹子襯著紫色的花,別有一翻景緻。
今日是六月十九,是觀音菩薩成道日,也有觀音菩薩第二個生日之說。善男信女們在這天都會去寺廟燃香禮拜,祈求福抱平安,而富貴人家的女眷也會藉著燒香前來吃齋賞景,此時雖然早,但竹林寺的門口已是熱鬧非凡。
“酸、鹹、麻、辣、香,解暑賽冰涼,若要吃一碗,猶如進天堂。”小柱子一邊叫賣一邊站到竹林寺的門口把擔子放下,看了看周圍,今日來的早,人還不算多,不過攤子已經不少了,寺門的左邊都是小吃攤,第一個就賣水煎包的,鍋蓋揭開,鍋裡的金燦燦的包子油滋滋的作響,四處飄香,小柱子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其挨著的是個炸螺絲糕的,再往後是賣煎餅的、賣羊肉湯的。幾個沒吃早飯的路人蹲在路邊的刺溜刺溜的喝著羊肉湯,手裡還拿著幾塊厚硬的壯饃。小柱子想了想便走去右邊。
寺門外右面的第一家是個賣雜貨的,從撥浪鼓到不求人,滿滿的擺在地上,幾個過路的行人不由的回頭觀望。挨著雜貨攤是一個卦攤,攤子前的破布上寫著“鐵算王家”四個字,一個白眉白鬚的老頭坐在卦攤後面,晨風吹過,還似真的有幾分仙風道谷,老頭皺著眉頭,一邊看著路人,一邊跟旁邊醫攤上的小姑娘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小姑娘大約十歲的樣子,面板白皙,一雙小小的丹鳳眼看起來很是清麗。
“……你看我身體如何?”老頭端端坐正,自有股道家風範;
“甚好,只是唇有炎症”小姑娘微微一笑,只是看了一眼,便得出結論;
“哦,那如何醫治?”
“取磨刀石,每日蹭上百下。”
“嗯?”老頭皺著眉頭,捋了捋白色的鬍鬚,似乎不太明白。
小柱子嘿嘿的笑起來,算卦的可不就是耍嘴皮子,就嘴皮子最厚了,小柱子不由得覺得有趣,便挨著醫攤的另一面把擔子放下。
老頭看到小柱子笑,似也明白過來,轉過臉衝著小姑娘瞪了眼睛“你耍我呢”
小姑娘捂著嘴樂起來,卻不再理睬他,只是將手上的竹竿搖了又搖,竹竿上繫著一個碩大的鈴鐺。小姑娘一邊搖一邊招攬著生意:“治病救人,只需一文。”
這個小姑娘便是若汐。鈴醫亦稱‘走鄉醫‘、‘串醫‘或‘走鄉藥郎‘,指遊走江湖的民間醫生。鈴醫自古就有,宋元時開始盛行。登州城也偶有鈴醫經過,卻只在城外的鄉間問診,登州城不過是個小縣,又有兩家藥堂,並沒什麼鈴醫生存的環境。
鈴醫以搖鈴來招徠病家,固而得名。實際上,古代的扁鵲、華佗等名醫都是鈴醫,做鈴醫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但不止古代,連現代都是找老大夫看病,作為年紀輕輕的女孩子,被人看不起倒也是意料之中。
雖然若汐曾經說過,最不濟就去做鈴醫,真的做了,還有些不好意思,在富貴街拿著鈴杆呆了二日,卻沒有接到半個生意。富貴街離濟生堂這麼近,濟生堂的診費不過三文,出診不過五文,實在不貴。
正巧這六月十九竹林寺有個法事,若汐便跑來出攤了。把藥箱用繩子繫了,揹著走了約半個時辰,才到得竹林寺,宋嫂子不放心,非要跟來,見到算卦的老頭,還作為故人上前寒暄了幾句,待若汐在門口擺上了攤子,才進得寺去,說要給虎子求個平安。
“小姑娘,你這可看病?”若汐抬頭,一個細布藍衫的小媳婦捂站在攤前,身後有個著肚子皺著眉頭的書生。
“這位相公是怎麼了?”說著示意書生坐在攤前的短凳上,這套桌凳還是因宋嫂子捐了香油錢,從竹林寺借來的。
若汐把三指搭在書生的手腕上診了脈,才道:“可是吃喝了寒涼之物。”
書生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小媳婦便替她開口“早上並未用飯,剛剛嘴饞吃了碗涼粉。”說完扭頭看了看小柱子。小柱子剛賣出一碗,忙辯解:“我這涼粉是昨天剛做的,放在井水裡冰了一夜,剛才這麼多人吃了都沒事。”
“小哥別急。”若汐看小柱子著急,開口規勸,又問書生“說說哪裡不舒服?”
“嗯,這會倒不覺得腹痛,只是越來越脹的厲害。”
“你這是脾胃虛寒,又空腹吃了這酸辣寒涼的涼粉,鬧了胃病”若汐略思忖了一下“你這個吃幾日濟生堂的保和丸就好了。不過現在買不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