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很開,直接就能淌過去,很多地方都有大石頭為落腳的橋樑。
走到了這座幽谷的盡頭,崔山海卻沒有帶著他們繼續繞湖參觀,又指著崖壁上的一條縫隙道:“從這裡又得進洞了,是一條登上主峰的捷徑,體力差點的人都上不去。”
這一帶溝壑縱橫有很多這樣的巖縫,裡面黑乎乎的不知究竟。這條巖縫並不起眼,稍微側一下身可以站直了走進去,開啟手電會發現裡面彎曲幽深,空間越走越寬,竟然又進入了一個複雜的地下洞穴中,有各條分岔。
洞穴的深處氣溫極寒,幾乎接近於零度了,並沒有很多洞穴中常見的蝙蝠。還好大家皆體質過人,至少都是練過的,跟著崔山海這位嚮導鑽上爬下,又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終於從山壁間鑽了出來。
這個地方很隱蔽,就在山崖下的凹陷處,是半人工半天然的甬道連線的一個個石龕,可以望見山下的上龍潭以及遠方的場院輪廓,但山下的人卻很難看清這裡。沿著崖壁下半開放的一處處石龕前行,前方有一排鑿出的石室,而路旁的石龕中還有一尊尊雕像。
與一般的宗教造像不同,這裡的每一尊雕像都極為寫實,等身大小,雕刻得栩栩如生,包括衣服上的每一道褶子、額頭眼角的每一條皺紋,都清晰得摩刻了出來,很難想象這是手工雕的,就像是真人掃描之後3d列印出來的。
而且這些雕像不是雕完了放到這裡的,它們的底座完全與山岩一體,就是在山體岩石中直接鑿出來的。雕像共二十五座,有男有女,甚至還有僧道等出家人。在阿全這種內行眼中,從衣飾就能判斷出年代,最早的一尊雕像身著唐代的服飾,是一名體態豐腴的女子。
據崔山海介紹,這些雕像就是響水峰的歷代祖師,下一任峰主為前任峰主鑿建塑像,也是響水峰的傳統。石不全驚訝道:“怎能雕得這麼寫實呢?古今中外哪一種雕塑風格都不像啊!”
崔山海介紹道:“這就是響水峰的風格,也是響水峰的修煉傳承”
響水峰的傳承包括火門爐鼎術,而且以爐鼎術為根基,但秘傳不僅限於此,還有其他修煉與印證手段,為祖師造像便是其中之一。古代沒有照相技術,更沒有鐳射全息技術,在前代峰主離去後,後代峰主才會為其造像,怎能雕鑿得如此寫實?
他們並沒有學過雕刻,更不是美術學院造形專業畢業的,但都修煉了一種觀想法觀想師尊。很多修行門派中都有觀想法傳承,比如密宗就有觀想本尊、觀想上師等等法門,但觀想法門並不侷限於某宗某派。
透過觀想師尊在某一時期特定的形象,然後準確地將這個形象雕鑿出來,見像如人。觀想而出、雕鑿而成,就代表了一種修為境界。這個過程不容失敗,若沒有把握可以慢慢來,但必須從頭到尾一次成功。
聽了崔山海的介紹,丁齊感覺響水峰中這門修煉傳承大有深意。假如已有大成修為,想做到這一點當然不難,以神識控制斧鑿,只要入境肯花些功夫,就算從沒學過雕塑也能完成這樣的雕像。
可是響水峰歷代峰主不可能都有大成修為,其中大部分人恐怕終生都沒有突破大成境界,那麼就必須藉助獨門觀想法了。
每走過一尊祖師雕像,崔山海都會躹躬行禮,眾人皆跟隨行禮。看過全部二十五尊雕像之後,丁齊也有所發現,其中三尊雕像的“作者”應該已有大成修為。這三尊雕像都出現於明代,而且是連續排列的,其中一尊雕像的作者修為境界應該比他此時還高。
雖然這二十五尊雕像皆如真人重現,但也有所區別。其中二十二尊就像是從石頭裡剝出來的,怎麼形容呢,就是腦海中已有師尊的形象,將包裹的岩石層層剝去,使人像顯露出來,這完全符合崔山海介紹的以觀想法雕鑿的過程。
至於另外三尊雕像則不是這種感覺,就像是真人直接站在這裡化為了石像。真人化為石像當然不可能,這隻能說明雕鑿者已掌握了神念,那麼至少已有大成修為。
特別是其中一尊雕像是一位高簪道人,給丁齊的感覺幾乎就是活的,這使丁齊不禁又想到了陶昕。丁齊甚至推測,假如入境感應此像,就可與響水峰的某位祖師對面交流,甚至有可能從對方那裡得到響水峰的所有傳承。
但丁齊並沒有擅自這麼做,他此刻只是受邀請來訪的客人,不可能在崔山海面前如此無禮。而且感應石像中的神念心印,宛如見當年之真人,在那種神念交流情況下無法欺騙彼此,對方自然會知道他的身份,若無特殊理由,並不會無故授以傳承。
想當初丁齊在琴高臺世界中見到了“陶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