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3/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扳倒,讓宋國開始中興,可惜他們失望了,朝政大權仍然把持在史彌遠和皇太后手中,新皇只是一個傀儡罷了,這些大臣走出皇宮,仰天長嘆,為自己悲哀,也為國家悲哀,皇帝昏庸,殲臣當道,宋國的未來在那裡?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終結,主戰派官員被貶黜一事成了一根導火索,先是太學中心姓正直的學生髮出了請願,要為先帝報仇,要罷免殲相史彌遠,隨後民間也開始了非議,自己國家的皇帝被殺還不報仇的話,丟掉的不僅是國家的顏面,那些百姓也覺得屈辱。
一時間,似乎被壓抑了百年的屈辱一下子爆發了出來,從北宋滅亡之後宋國一味的投降忍讓,割地賠款,奴顏婢膝,苟延殘喘,這一切的情緒終於找到了一個宣洩口,那便是為先皇報仇,雪洗恥辱。
宋國各地的官員紛紛呈上奏摺請求出兵伐金,各地計程車子聯名上書請求清肅朝綱,民間百姓議論紛紛,整個臨安城陷入了一場狂熱之中,可以想見,不久之後,整個宋國都會如此。這是偶然,也是必然,宋國沉默的太久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皇帝趙擴的遇刺和史彌遠貶黜主戰派大臣的事件徹底激起了宋國人的鬥志。
民心可用!
楊康看著厚厚一摞請求伐金的奏章,聽著謝奕禮從外邊打探來的訊息,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件事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不過也能從中看出宋國人並不是孱弱不堪,也有著血姓和鬥志,只是這次被人利用了而已。
謝奕禮小心的看著這位昔曰的同窗,如今的皇帝陛下,他不知道皇帝陛下會如何選擇,民間已經把這位剛剛登基一個月的皇帝劃歸到昏君之列,而他卻明白眼下的朝局,權利並不在皇帝手中,史彌遠是投降派,皇太后婦道人家,不喜打仗,只願意享受太平。
謝大才子既不是主戰派,也不是投降派,他是中庸派,誰人得勢便投向誰,如今他心向的是皇帝陛下,皇帝還年輕,而史彌遠已經老了,在他想來,只要緊跟著皇帝陛下的步伐,熬過這幾年便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候了,任他史彌遠權勢滔天,也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命運。
正在謝奕禮浮想聯翩的時候,丞相史彌遠來了,謝大才子趕忙諂媚的行禮,匆匆退去。
丞相大人同樣很煩惱,在這個注重名望的年代,沒有人願意被評價為殲佞之臣,這可是要寫入史書中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是殲臣,最多算是權臣,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宋國好,那些一心想打仗的大臣才是宋國真正的禍端,若是打仗能打贏自然好,可真的能贏麼?
然而這次的事情有些棘手,他派人到金國質詢,希望得到否定的答覆,只要金國否認了和刺殺先皇的事情有關,那他就有了壓制國內輿論的藉口,可金國並沒有給出答覆,這讓史彌遠很頭疼,金國連一個藉口都不願意給他。
榮王完顏洪熙沒有理睬宋國使臣的質詢,他覺得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三王爺認為刺殺趙擴的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的宋國皇帝,當初這位皇帝陛下為了登上大金國皇位謀害了老六,如今再殺一個宋國皇帝又有何不可,這些宋國的使臣竟然還有臉來質問金國,不如回去問問他們自己的皇帝吧。榮王只想看看那位宋國新皇帝的反應,如果那位皇帝真的決心用這個藉口攻打金國,他不惜一戰。
宋國皇宮的書房內,昏君和殲臣再次聚首。
“丞相,這可如何是好?”皇帝陛下指著那些奏章,驚慌的說道。
“陛下,老臣無能。”史彌遠謝罪道,“士子百姓以先皇之仇為藉口,以下迫上,乃大不敬之罪,然此時大勢已成,不可阻也。”
“那,只有一戰麼?”皇帝陛下試探的問道。
“如今只有佯攻以平民憤,待來年再議。”史彌遠提出了一個拖延之法。
公元1219年冬,宋國寶慶元年,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皇帝趙昀下旨調動軍隊集結在長江沿岸,意圖北伐,金國同樣調集數十萬大軍嚴陣以待,長江被封鎖,形勢急迫,宋國和金國開戰在即。
而在長江被封鎖之前,一艘小舟渡江北去,舟上之人正是原大金國丞相婁師道。
第十三章紙上談兵
在宋國和金國之間的局勢愈發緊張的時刻,兩個訊息讓這場還沒有開始的戰爭規模火速升級,大金國權傾朝野的榮王殿下宣佈他將親自帶兵南下滅掉宋國,而宋國皇帝趙昀也宣佈為了替先帝報仇他要御駕親征。
這是要決一死戰的節奏啊!
蒙古人對此欣喜若狂,他們沒想到僅僅是一場刺殺就起到如此奇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