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禮遇鄭王的可能性更大——你跟我混吧,等我登上大寶,大家都有好處。
豫州軍役房聽他這麼說,直接發兵五萬,要平滅掉鄭王:不下手不行啊,豫州郡一共四個郡王,軍方若是敢坐視,那三個郡王有樣學樣怎麼辦?
非常遺憾的是,豫州的精兵,一部分在守衛郡治洛邑,一部分在抵擋襄王的前線,還有一部分進入了幽州,在參與那裡的戰事,軍役房派來的這五萬人,戰鬥力不怎麼樣。
鄭王招募的私兵也是新兵,比正規軍要差一點,但是架不住鄭王這廝屢敗屢戰,十萬人打不過你?那我再增兵兩萬,還打不過?那我再增兵三萬!
軍役房發的兵,原本就是新兵,雖然士氣尚可,也屢屢打勝仗,但是越打對方兵馬越多,勝利也越來越艱難,面對這種局面,他們是越勝越膽顫:這麼打下去,遲早要輸啊。
其實事態發展成這樣,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軍方接連幾次勝仗,並沒有滅殺掉多少鄭王私兵的有生力量。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首先就是,戰鬥雙方多是豫州人,是鄉黨——豫州人不打豫州人。
其次就是,鄭王沒有公然舉起反旗,雖然他的行動,已經是實質上的造反了,但是隻要他還肯認這個朝廷,肯認少年天子,豫州軍役房就不好逼迫太過。
沒有誰能承擔得起,逼反一個郡王的責任。
更別說豫州現在不但面臨著襄王的進攻,豫王也有些不穩,這時鄭王再反的話,整個豫州就亂成一鍋粥了。
要知道,豫州前段時間的大旱,也催生出了不少亂象,更別說豫北那裡,還毗鄰幽州郡。
這種情況下,雙方大戰,當然是能避免殺人,就儘量避免殺人了。
鄭王的軍隊越打越多,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大家在打了敗仗之後,沒命地跑路,等跑回後方之後,重整軍隊再迎上去,輸了再跑……
再加上,鄭王招募私兵的力度很大,當然軍隊就越打越多了。
鄭王軍隊的戰鬥方式,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就這麼幾場敗仗下來,他的勢力竟然越打越大。
甚至從某種角度上講,他的軍隊也是經歷了考驗,打硬仗未必可以,但是打游擊戰是有點底氣了——別的不說,只說這些軍隊撒得出去收得回來,就相當了不起。
趙欣欣對鄭王,是相當看不順眼的,老鄭王是光宗的兄弟,英王是光宗之子,英王年少的時候,沒少被這個皇叔折騰過,有一次差點被溺死。
現在的鄭王,算是趙欣欣的堂叔,一直也對英王不假辭色——光宗已經選定了太子,英王是太子的兄弟裡,最負有賢名的,老鄭王將賭注壓在了先皇身上,鄭王當然不會改弦更張。
李永生這次來豫州,肩負的任務就是:給鄭王添堵,最好是能打掉他的氣焰,解散他募集的軍隊,讓這廝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太平郡王。
說實話,這基本上是史詩級任務了——如果李永生不亮出觀風使身份的話。
鄭王現在聚集的兵力,已經到了二十多萬,加上丁壯起碼有七八十萬人,絕對可以號稱百萬了。
想要解散這麼大一支軍隊,其難度可想而知。
第九百三十三章 兵匪難辨
李永生並不認為,這個任務絕對完不成。
透過這一路走來的觀察,他發現自己的猜測,果然是部分正確——宛邑和許州兩府,鄭王並沒有實現有效的統治。
這兩個府裡,官府體系都還健在,起碼在縣城這個級別,沒有哪裡失去了主官。
鄭王的軍隊,只是控制了十餘座縣城,但是官府體系還是在運轉著。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打個比方說,就是類似於軍管的狀態。
這種狀態下,軍隊最大,這個毫無疑問,但是他們並不主動插手縣城裡的事務,而是劃出條條框框——不超出這個範圍,我們一般不會去管。
當然,他們一定要管的話,也管得了,但是那樣做容易亂套。
說白了,暴力控制一個地方容易,但是納入有效管理卻是很難的。
看一看荊王就知道,他打下了好大一塊地方,但是現在必須停頓下擴張的腳步,將這些地盤消化掉,納入有效的管理。
鄭王不過是享受親王待遇的郡王,夾袋裡就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才。
而且鄭王起兵也非常突然,突然到幾近於驚豔,那麼毫無疑問,他謀事是非常機密的,若是想人不知鬼不覺,當然不可能讓這十幾個縣城主官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