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2/4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若守吾誓言,奉國朝命令。時通國信,益加和好,悅其心目,不數歲後,供需歲幣,色色往來,竭其歲賦,安得不重斂於民,江南人心奸詐,既擾亂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亂,無慮者二也。
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無慮者三也。”
這份遺書的重點其實就是一句話………宋若敗盟,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
天水郡公桓指的就是宋欽宗趙桓。
換而言之,連完顏兀朮也都認為,宋欽宗趙桓是制約南宋朝廷和高宗皇帝的最有力的武器。
對於這樣的一份《臨終遺行府四帥書》,只能一笑置之。
首先,這一份所謂的遺書,他的出處竟然是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而不是宋朝或者是金國的正史記載,豈不怪哉?
其次,女真金國向來以上邦大國自居,把南宋貶為臣地。他們對於南宋政權的稱呼大多是南人或者江南,而絕對不會象這一份“遺囑”那樣以“南宋”相稱,更何況是完顏兀朮這個好戰的激進分子?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完顏兀朮是死於公元一一四八年,也就是南宋的紹興十八年。而在七年之前,岳飛已經屈死於風波亭之中,韓世忠、張俊等人的軍權也都先後被收回。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等等,全部都已經銷聲匿跡,泯然於人間多年了。
這些情況,身為金國軍方最高領導人的完顏兀朮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假如他還說出“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聞韓、張、嶽、楊,各有不協”之類的說話,那不是貽笑大方嗎?
因此,這份所謂的《臨終遺行府四帥書》即便不是虛擬的,也是經過了某種刻意的修改。
拋開完顏兀朮這篇遺囑,先假設欽宗皇帝被迎接回南宋朝廷,從現實的條件中推理一下欽宗皇帝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從名聲上:欽宗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亡國之君,而高宗皇帝好歹是一箇中興之主;兩人的名聲好壞,一目瞭然。
從根基上看:欽宗皇帝登基只有一年多時間,手下的大臣死的死、老的老、流放的流放,徹底變成了孤家寡人;而高宗皇帝在位已經有十幾年,所有的大臣都是他一手任命提拔起來的,可謂是根深蒂固,又豈是欽宗所能比較的。
最直接的例子,大家所公認的最正直忠誠的大臣岳飛,在他的奏摺裡頭也把欽宗皇帝稱呼為天眷,也就是皇帝的親屬而已。
退一萬步說,如果高宗皇帝真的感覺欽宗會威脅到自己的帝位,他只需要像朱元璋謀害小明王韓林兒一樣,在大破金國之際,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趙桓給辦了,這樣,所有問題不是全都解決了嗎?
所以,高宗趙構並不害怕欽宗趙桓回國;相反,為了提高自己在國內的聲望,他多次打出“迎回二聖”的旗號。
很多人以為“迎還二聖”的口號是岳飛的專利,其實不是,趙構才是最早喊出這個口號的人,其即位後的第一封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的言論。
將趙桓接回,由自己直接控制,顯然要比留在金國充當金人的棋子要好得多。
假如“把柄論”的支持者們還不服,不妨推開所有的假設和推理,看看歷史上類似的個案。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皇帝被俘虜之後再送回國的。國內已經另立新君的情況也有多個例子………比如唐朝的唐玄宗和明朝的正統皇帝。
當唐玄宗和正統皇帝回朝的時候,他們在朝中還有一股潛在的政治勢力可以倚仗。然而在新君面前,他們只能接受既定事實,俯首稱臣。
所以,“把柄論”的支持者們,大多是對歷史泛泛而談之輩。
既然如此,那麼高宗皇帝用十二道金牌強行讓岳飛班師回朝又是什麼原因?
陳豆認為,有兩個因素造成前所未有的十二道金牌的出現:一是秦檜的私慾;而另一個就是高宗皇帝的慵懶。
秦檜的私慾很容易理解。
高宗皇帝之所以要委用他,就是因為他秦檜跟女真人諳熟。容易達成協議。一旦高宗皇帝知道南宋的兵力已經超過金國,轉而支援主戰派,向金國發動討伐,要收回前朝的失地,他秦檜豈不是馬上跌落萬丈深淵之中?
所以,秦檜肯定要千方百計對高宗皇帝隱瞞真相,或者對真相進行扭曲。讓高宗皇帝依舊認為金兵勢大而不可敵,讓高宗堅持與金人議和的政策。
只有這樣,他秦檜才能在朝中保持自己的權勢。
另外一個原因就比較難以理解。憑什麼說高宗皇帝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