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形成二氰金(Ⅰ)酸根絡離子'au(cn)2…'。
從金液方所用藥物來看,生成王水、各種濃酸和氯水是不可能的,但是水銀和覆盆子的醋浸液正和上列第三,四兩法相合:如果用的是水銀,它是能溶解金的;如果用的是酷和覆盆子,由於未成熟的覆盆子果實中含有氫氰酸,華池的醋浸液中含有氰離子和由其他藥物提供的鈉、鉀離子,只要有空氣存在,金也是可以慢慢溶解的。黃金這樣難溶,而金液方中恰巧有能溶解金的水銀和氫氰酸(覆盆子)存在,顯然是煉丹家經過大量實驗以後所得到的結果。因此,儘管方中藥物複雜,有些反應還值得研究,可是它能溶解金這一點是可信的。在那麼早的年代出現溶解金的方法,在化學史上也是一項重大成就。
硫黃的溶解《三十六水法》有“硫黃水”,使用的藥物包括硫黃、白堊、醋和尿(氨水)等。用這些東西製成的溶液,應當含有多硫化鈣,這種物質能使金屬改變顏色,和金屬鹽生成有色沉澱,甚至能侵蝕貴金屬。煉丹家制造這樣的溶劑,似乎也是把它當作一種萬能的“神丹”。
水法煉丹並不是千篇一律都使用醋和硝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有製取硫酸鉀的方法:用熱水溶化朴硝和硝石,取澄清的混合溶液加熱蒸發,使它濃縮,然後在小盆中用冷水從外部降溫,經過一宿的時間,溶液中生成的硫酸鉀就慢慢結晶出來。這是利用溶解度不同製取藥物的方法,也是化學史上的一項創造。
水法煉丹的另一發現,是水溶液中的金屬置換作用。煉丹家早有金屬互相“轉化”的理論,他們為了製作“藥金”,夢想找到使某種賤金屬轉化為黃金、白銀的方法,從很早的時代就注意到溶液中金屬互相取代的現象,以為那就是金屬的“轉化”。西漢的《淮南方畢術》已經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曾青是硫酸銅。晉代葛洪進一步觀察到,“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外變而內不化也。”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把實驗擴大到硫酸銅以外,發現雞屎礬(鹼式碳酸銅或鹼式硫酸銅)的性質和曾青相似,可以用來“合”(製造)“熟銅”。這說明煉丹家先後作了很多實驗,對金屬置換現象作了最早和相當細緻的描述;但是由於受到時代條件的限制,他們還不能作出正確的解釋。這一發現後來得到發展,成為溼法冶金膽銅法的起源。
煉丹術所用的藥物
煉丹術所用的藥物和工具同化學的產生有關,它究竟為化學提供了哪些藥物和工具呢?談這個問題要加一點說明:因為煉丹和醫藥本來有密切關係,古代許多煉丹家都兼搞醫藥,許多醫家也兼搞煉丹,他們的著作往往沒有一條清晰的界限。例如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古的本草學著作,一般認為是醫家的書,但是書中把丹砂列為上品第一,把煉丹常用的四十多味金石藥分別列入上、中、下三品,而且明確說劃分等級的標準是“上藥今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這就頗有煉丹術的意味。至於確實出於煉丹家之手的醫藥著作,如葛洪的《時後備急方》、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孫思遂的《千金翼方》等、當然更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查明哪些先用於醫藥,哪些先用於煉丹,只好根據煉丹文獻把煉丹用過的東西開列出來,不再考查它們的出處,當然裡面有一些並不是煉丹家的發明或發現。
關於藥物方面,化學史家袁翰青(1905—1994)曾根據煉丹文獻作出一個不完全的統計,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在內,總共約有六十多種。現在略加修改列在下面:
元素汞、、碳、錫、鉛、銅、金、銀等。
氧化物三仙丹(Hgo)、黃丹(Pbo)、鉛丹(Pb3o4)、砒霜(as4o6)、石英(Sio2)、紫石英(含mn)、無名異(mno2)、赤石脂(Fe2o3)、磁石(Fe3o4)、石灰(cao)等。
硫化物丹砂(HgS)、雄黃(as2S2)、雌黃(as2S3)、礜石(FeasS)等。
氯化物鹽(包括戎鹽、冰石等,nacl)、硇砂(nH4cl)、輕粉(Hg2cI2)、水銀霜(HgcI2)、滷鹹(mgcI2)等。
硝酸鹽硝石(Kno3或nano3)。
硫酸鹽膽礬(cuSo45H2o)、綠礬(FeSo47H2o)、寒水石(caSo42H2o)、朴硝(na2So410H2o)、明礬石(K2So4aI2(So4)32al2o36H2o)等。
碳酸鹽石鹼(na23)、灰霜(K23)、白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