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戊,卻是說不清楚,一時間,紛紛覺得金一二這個問題問得高深,都靜下心來,洗耳恭聽佛主的回答。
就連眾位長老都眼冒精光,仔細打量了金一二一番,這才細細思索這個問題。
佛主略一沉思,道,“此心從無始曠大劫來,與如今不別;未曾有生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好不惡,不來不去;亦無是非、亦無男女相、亦無僧俗老少、無聖無凡;亦無佛、亦無眾生、亦無修證、亦無因果、亦無筋力、亦無相貌;猶如虛空,取不得、捨不得,山河石壁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透五蘊山,渡生死河;一切業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難見,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見。於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如恆河沙,及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
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事,無有一人得會者,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
故知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難明,惟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瞭。若智慧明瞭,此心號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
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道斷,即是自心。
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無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故。
經雲: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
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唸佛禮佛,佛在何處?
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又云: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見前,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
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採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淨,何處有如許相貌。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見,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
故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
故經雲: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說到這裡,佛主微笑著道,“金施主,佛法修為精深,一來就能找到這佛法的根本,但是貧僧說的只是貧僧的看法。這修佛之人,對這‘心’和‘佛’都有自己的看法,千百人就有千百人的看法。貧僧這些粗陋的看法不知金施主是否滿意。若是仍有疑問,貧僧認為金施主應該自行翻閱佛經,金施主對佛法的頓悟比起貧僧是要強多了。”
金一二聞言,臉色通紅,他自然明白佛主所指為何。本來在長老發問的時候他就醒來了,醒來後他就想走了,可是一則心念枯木,她請自己到佛宗,自己把佛宗搞了個雞飛狗跳,不打招呼就走,實在說不過去;二則,自己也不是無所擔當之人,再說就這麼走了,對師門的影響也不好;再則,他遠遠就聽到佛主的講解,覺得有所體悟,再加上心裡也確實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需要高人指點一二,於是就摸上山來。
枯木躍躍欲試,正要起身,卻被佛主的話攔下了。只聽佛主道,“金施主與我佛有緣,既然有緣,貧僧就借花獻佛,不知道金施主是否有意去我佛宗藏經閣看看。”
金一二先是一愣,他不明白佛主怎麼會對自己如此優待,更不明白對方肚子裡打的什麼主意,於是皺著眉頭,並不答話。
佛宗一干人等也是目光炯炯地盯著佛主。這佛宗藏經閣裡收藏了經文無數,是佛宗弟子人人嚮往的地方,但是並不是所有弟子都有資格進入。今日佛主卻應允一個外人進入眾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