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變通的行列中,他站出來對元璋以及眾將官說道:“主公,諸位。先前讓泰山入川,某曾極力勸阻,最後泰山依然還是入川了,那個時候,可沒聽諸位說泰山入川是來謀取益州的啊,為何元起一來,諸位就如此的竭力反對呢?論名望,元起是元氏宗親,是天子親封的燕王;論實力,元起雄踞北方六州,現今又拿下了涼州,地盤何止是泰山的十倍:論品行,元起屢屢力挽狂瀾於即倒,其心志日月可鑑;而泰山卻趁元景升病重之際,謀篡了荊州。這兩人相比,孰高孰劣,一目瞭然,某實在不明白為何諸位對泰山推崇備至,卻偏偏對元起,畏如蛇蠍呢?”
“法孝直(法正的字)此言差矣!正因為泰山出身毫末,羽翼未豐,才可以為我所用,相反,元起就像是一尊下凡的大羅金仙,實力遠在我益州之上,豈是我等可以操控的?我等只為去除張魯之患,一切考慮都應在這個角度出發,其他的方面,和我等並無相干!”頑固派的龐義站出來反駁著法正。
隨著兩人的辯論,元璋麾下的官員逐漸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法正為代表的變通派,其中包括黃權、王累、張松、張任、嚴顏吳班、吳懿、張嶷、張翼等名望頗高的二十幾位文武大臣,另一派則是頑固派,其中代表人物有許靖、張肅、孟達、高沛、楊懷等四十餘人。有趣的是,變通派的張松,是頑固派張肅的親弟弟,這兄弟二人竟然分處兩個派系之中。除了這兩派之外,還有一些不發表任何意見的大臣,其中有元巴、秦宓等官職並不顯赫的人,這些人大多是專長於某一方面,比如元巴就善於管理錢財,秦宓善於觀察日月星相,顯然兩派的討論,並不是他們喜歡參與討論的話題。
兩派的爭吵讓元璋頓時感到頭疼無比,大聲喝道:“好了!都住嘴!現在討論這個沒有任何意義!本府是讓你們來討論元起此番前來的目的的,不是讓你們比較他和泰山誰更優秀的!”
見到元璋動怒,兩派人這才停止了爭論,安靜了下來。片刻之後,黃權站出來說道:“主公,某以為,元起此番前來,其本意不外乎兩點,其一,爭奪漢中;其二,限制泰山。而這兩點,對益州均是有利無害,因此某建議,對元起,不如不聞不問,任其發揮。”
法正立刻附和道:“正是如此!元起此番只帶了不足五萬的兵力,對益州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而涼州初定,他想要在涼州抽調人馬,也絕非一時半刻便能做到的,以此推斷,元起絕難在一年之內,對益州形成真正的威脅,這一點,元起自己想必也是心知肚明,絕不會做以卵擊石的愚蠢舉動,出兵來犯益州,更何況,元起是元氏宗親,論起輩分還是主公的子侄輩,以下犯上的話,可是會敗光他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好名聲的。”
黃權和法正的推斷,已經無限接近事實,不但讓變通派的人大點其頭,甚至就連頑固派的人也不得不認可。說到本質上,這兩派只是政見不同,但他們的本心都是為了維護益州的統治,對內或許會有爭吵,但是對外,他們卻是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的。
“好,那就任由元元起去,散會。”元璋對黃權、法正的推斷深信不疑,揮手結束了這次議會。
另一邊,葭萌關內,泰山也正在和龐統商量著元起的目的,得出的結論和黃權、法正的推斷相差無幾,對此,泰山很是惱怒,每次元起都會出現在最關鍵的時刻,阻擋自己更進一步的夢想,但是在龐統的勸說下,泰山還是無奈的接受了這樣的結果,取消了出兵東川的打算,安心在葭萌關經營起來,眼下泰山的當務之急,不是攻打東川,而是儘快在益州境內站穩腳跟。
………………………………
第三百二十七章 緊鑼密鼓
時間在平淡中一天一天的度過,轉眼之間,益州北部地區在微妙的局勢中,已經度過了三個月的時間了。在這三個月之中,元起屯兵的武都郡、泰山駐軍的葭萌關和張魯的老巢漢中,三方都是相安無事,帶著絕不代表平衡就會這樣維持下去,正相反,這短暫的平靜,正是暴風雨即將到來的徵兆,暗流已經彙整合了漩渦,只要有一方引動這個漩渦,必定會引發一場你死我活的海嘯!
而最先打破這份沉靜的,卻是泰山。泰山只是客居益州,暫時駐紮在葭萌關,他的老巢在南部荊州,可不是益州,他部下五萬大軍的一切軍需品,都需要靠元璋的供給,這種被人捏著命脈的感覺,是個人都不會覺得好受,就更不要說一代梟雄泰山了。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泰山的黑手伸向了益州內部。他沒有立刻答應楊松開出的五千斤黃金的天價,畢竟五千斤不是五千兩,泰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