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眼就看穿了問題的所在,和自己心中分析的情況分毫不差。
徐庶站出來說道:“主公,庶自投到麾下以來,寸功未立,心中難安。適才賈願先生所說,正是庶心中所想。庶願趕赴遼東,安撫公孫度的同時,儘量勸他出兵救援遼西。”
元起沉吟了許久,有些猶豫的說道:“元直是某的左膀右臂,某怎能讓你輕身範險。”
徐庶聞言,當即撩起衣袍跪倒在地,朗聲說道:“主公!大丈夫生於世間,自當建功立業,請主公允許庶趕赴遼東!”
元起嘆息了一聲,四下環顧了一圈,發現確實沒有比徐庶更適合的人選了。賈願本來是個不錯的人選,他善於洞察人心,能夠更好的說服公孫度,可是眼下大戰在即,自己身邊總得有個拾漏補缺的謀士才行。
狠了狠心,元起對徐庶說道:“好,這件事就交給元直了。魏延何在?”
聽到元了自己的名字,魏延快步上前走了兩步,洪亮的答道:“末將在!”
“著你帶領五百精騎,護送元直去遼東。期間若是發生什麼事,你和元直商量之後,可自行裁決!”
魏延的臉上顯出一片喜色,別看這次的任務只是去遊說,但是頗具軍事眼光的魏延清楚,這次遊說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戰爭的走向。元起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還給了自己可以自行裁決的權力,說明元起對自己是十分的信任。拱手向元起行了一禮,魏延大聲說道:“諾!”
………………………………
第九十一章 你好壞
安排了徐庶和魏延去遼東之後,元起心中暫時去了一塊心病,開始和眾人商議救援遼西的事情。一眾文武官員各抒己見,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說實話,元起是比較討厭開會的。前世的時候,那些高官大員們動輒就召開會議,各自高談闊論地誇誇其談,結果隨便一個會就得開個幾小時,甚至更有開上十幾天還沒有談論出個結果的,等到黃花菜都涼了,事情依然沒有解決。元起因為深受前世的影響,所以今世對開會什麼的很是不感冒。
這就導致元起麾下的一眾文武在開會的時候都是言簡意賅,直指問題的中心,從來沒有人會在軍事議會上說多餘的廢話。至於除了軍事會議之外的其他會議,元起能躲就躲,一般都是讓荀略代為主持的。不過元起有一個好處,就是善於聽從旁人的意見和建議,只要說的正確、有理,元起一般也會採納。
能進入元鷹和元起父子視線內的官員,自然不會像其他諸侯麾下的官吏們一樣,都是些有名無實僅會紙上談兵的人。所以元起的的這次軍事議會,和往常一樣,很快就定下了大方向,然後眾人在相互補充、完善,最後元起拍板定了下來,決定明日一早就發兵漁陽,讓坐鎮漁陽的張舉感到危機,從而撤回包圍肥如的人馬。這條計策是賈願提出來的。
同時,元起還分派了兩小隊人馬分別前往漁陽和肥如,去漁陽的一隊人馬由龐德率領,這支人馬的目的,就是找到趙虎所部,然後合併一處,從側面牽制張舉;另一隊人馬,則是張武統率,除去張武部下的兩百多騎兵之外,元起又送給張武八百騎兵,讓張武一併統領著迴歸肥如,把元起的計劃告知公孫入雲和泰山,讓他們安心守城,等待時機。
張武性子急,當時就要帶著這一千多騎兵殺回肥如去,元起擰不過他,只好送張武離開。臨別前,元起特意叮囑張武,務必要讓公孫入雲和泰山堅守城池,以待時變,並且還私下裡跟張武說,到了肥如之後,借給張武的八百騎兵就歸他指揮了。
元起送出去的這八百騎兵當然不會是天歸營精銳,也不是從蒙王那裡勒索來的刺塔精兵,只是近一年來左慈新訓練出來的騎兵而已。儘管如此,這八百人依舊是訓練有素,肯把八百騎兵拱手送人的,恐怕除了元起,天下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做到了。畢竟,八百騎兵的價值,即便是不計算訓練成軍的成本在內,如果運用得當的話,也足以抵得上三千步軍了。
人常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元起的這一舉動,讓張武心中頗為感激,對元起的感官又是直接上了幾個臺階。除了兩位結義兄長泰山和關威之外,張武已經把元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這個亂世稱雄的年代,手裡有兵馬才能成就大事。泰山三兄弟一直顛沛流離,不就是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自己的兵馬嗎?如果當初在剿滅紅巾軍的時候,張武手下有這八百騎兵,泰山豈會只被封賞一個小小的縣令?
而且,別看張武性格粗豪,但是他是粗中有細,軍事素養絕對不差,只是暴躁的脾氣制約了他取得更大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