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做到長遠穩定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要堅持實行中國特色的農業和農村政策。這是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有力保障。糧食和農業是人類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我國農業仍屬弱質產業,農業資源緊缺;農業經營規模狹小,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比較效益較低;而糧食等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面對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情,長遠穩定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必須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實行中國特色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政策的基石。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維護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益。同時,要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及“四取消、四補貼”是強農惠農政策的基本體系,是新時期加快農業發展的有力政策保障。要不斷加大實施力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提高扶持規模水平,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解決好人民的吃飯問題提供持久動力。
代序(2)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我國農產品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農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單純的傳統農業由於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難以確保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難以應對農業國際化的競爭和挑戰。只有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才能創造更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才能強化農業的基礎和作用,才能肩負起新時期農業的歷史重任。因此,要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不失時機地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一是建立健全支援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豐糧於策。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認真落實城鄉統籌發展方略,鞏固提高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穩定發展。二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增糧於技。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糧食單產,以科技為增產糧食提供支撐。三是加強糧食主產區、後備區建設,藏糧於地。嚴格保護耕地和淡水資源。切實鞏固糧食主產區,著力提高糧食核心區,大力建設糧食後備區,擴大和提高糧食供給保障能力。建設糧食後備生產能力,以耕地資源和後發潛力保證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四是健全完善現代糧食儲備體系,儲糧於庫。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不斷健全糧食儲備政策體系建設,加強國有糧食儲備管理,以儲備保證糧食消費需求。五是保持和發揚農戶儲糧傳統,備糧於民。實行糧食國家儲備和農戶儲備相結合,增強民眾特別是農民糧食安全意識,利用社會儲備能力,增加社會糧食儲備,以社會糧食儲備補充糧食需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落實到千家萬戶。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這是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基本前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目前中國乃至全球農業發展進入一個艱難的時期。難就難在農業特別是糧食發展的資源制約日益加大,面臨著資源偏緊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從一定意義上說,農業的豐足資源、廉價成本時代已成過去。我們越來越感悟到,人類在透過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自身的同時,由於一些觀念和取向的誤區,也在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毀掉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一些地方,由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一方面不斷增加糧食消費需求,一方面又在減少發展糧食生產的資源,造成糧食產量增長率低於消費需求增長率。應該看到,現階段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還是以增加農產品消費需求為前提的;現時期的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增加,又還是以增加農業資源消耗為基礎的。這是中國乃至全球吃飯問題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因此,確保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必須走中國特色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要正確處理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動搖農業基礎地位,不影響現代農業建設。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嚴格保護淡水資源,加強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要科學利用和嚴格保護農業資源,積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