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去,都上升到人身攻擊了!這是要開打的節奏啊!黎嘉駿和蔡廷祿同時虎軀一震。
那個北大的學子還沒說完,怒喝:“我們就知道陳鶴壽(陳寅恪)就是林紓的走狗,抵制新文化,一味愚信舊道德!”
“何謂舊道德,尊師重道為舊道德,尊老愛幼為舊道德,忠義禮信為舊道德,那我就是舊道德!”發言的是一個穿著襯衫西裝揹帶褲的男生,長得略俊,雖然也有些說得上臉,但還是努力保持著從容的氣度,一看就像校園小王子。
他旁邊有個穿著時髦的女學生也器宇軒昂的站出來:“那我們都是舊道德!”
黎嘉駿在一邊摸下巴,不對啊,這麼看起來,北大的學生是被帶進溝裡了,不過連她都聽得出來,北大學生自然沒問題,旁邊一人冷笑一聲:“那何謂舊文化,迂腐不堪,食古不化,視德先生與賽先生為奇淫技巧,埋頭苦啃八股文賦,瞧瞧汝等考卷,連個實用性的題都沒!與國有何用?!”
刷分渣黎嘉駿回憶了一下,表示北大的題好像也沒什麼實用性的……哦對了,光作文題就劃時代了!說實話,她確實比較喜歡北大的作文題,科學藝術人生什麼的,比較好寫……
看清華辯手的表情,是很想噴一句幹你屁事的。否則他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其實在場的人就連清華和北大的人也並不是什麼堅定的舊文化新文化黨,他們來這也就是圖個樂子,所以在場所有人都為怎麼更大殺傷的反擊回去思考起來。
黎嘉駿抱胸站在一邊左看看右看看,這種在極類似於大學課堂和講座的氣氛中,她很容易就陷入圍觀黨的世界,臺上師生的演講和辯手的對噴和她毫無干係,她只要混完這堂課就好了,這已經是一種本能,饒是她努力開動腦子想,在看到周圍人都在想的時候就會覺得哎呀那麼多人在想了我又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會去發言傷這腦筋做什麼。
所以她就放空了。
終於有人精妙反擊,一堆人頻頻點頭,緊接著另一方不甘示弱,主題漸漸天馬行空,其實眾學子早就歪樓了,而且奔著那條歪路一發不可收拾,到後來,又完全成了新舊文化之爭,可是亦不完全,因為雖然北大打著胡適的名義來踢清華陳教授的館,但是事實上大家都是大學生,又新又潮,沒誰懂舊文化代表什麼,但也全沒達到了解新文化的程度,他們本身也還在等待教授們戰出個結果,雖然自己躍躍欲試,但也知道自己現在才幾斤幾兩,其實大家根本上是一個陣營的。
到後來在場無論是圍觀群眾還是學生都你一言我一語的站起來發表起觀點來,不知不覺間,黎嘉駿前後左右包括蔡廷祿都站起來說了兩句,他們有些找回了重點談論對於對對子的事,有些則針對陳先生和胡先生到底是不是相愛相殺辨析了一下,還有一些則乾脆撇開重點對目前的國難和民情感慨了一番,這些則已經有些勸架和勸醒的意圖了,差不多意思是你們別混八卦了去國觀洗洗三觀吧這種。
就連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範師兄都帶著他的小夥伴們在邊角里冒出來說了兩句,這一場踢館之爭簡直成了茶話會,範師兄的立意很明確,他甚至提出了長城抗戰的說法,讓大家不要關注這些,而是多往北方看看,那兒強敵環飼,黑影幢幢。
他說完,還不忘來一句:“我們這兒就有一位從關外來的同學,她因為戰爭失去了在東北大學進學的機會,這幾個月來我觀她兢兢向學,在北大、清華乃至燕大旁聽進學,一絲不敢懈怠,饒是親歷國難也不曾悲觀絕望,你們這般為了隻言片語喧鬧不休,可曾想過這些經歷生離死別的同齡人會如何想,嘉駿,你說!”
黎嘉駿驟然被點名,跟觸電般一震,差一點就不給力的揉揉眼睛,她在眾人的炯炯有神的注視下站起來,茫然四顧,忽然覺得身上有點熱。
那些眼神太熱力四射了,雖然只是三十來個人,但他們眼神中的好奇敬佩同情等正能量向情緒鋪天蓋地,她嚥了口口水,張張嘴,只覺得眼睛一熱,又連忙閉上了嘴,不知道該說什麼。
“嘉駿,別怕,想說什麼說什麼。”範師兄鼓勵道,“讓這群人看看井上是個什麼樣?”
被比為井底之蛙,卻也沒人有意見,全場一片靜默,還是看著她。
“我,咳。”她除錯了一下嗓音,“我是瀋陽人,九一八的時候,城外打成一片……哎……其實我經歷的事兒,比起那些已經去世的,真的不算事兒。”她抱歉的望向範師兄,“不好意思啊範師兄,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覺得,現在大家努力學習好了,不要想東想西,耐心的等用到的那一天,就不會書到用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