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烏骨江邊烏骨城。
烏骨城下十萬兵。
烏骨江是鴨綠水的一條大支流,可以遲緩凜凜騎兵飛馳。而建立在烏骨江邊的烏骨城,看上去酷似一個大大的簸箕,穿過低矮平坦的簸箕底,烏骨城便在山上。
平坦的路面翹起。
層層疊疊的石頭牆撲面而至,烏骨城既有內城牆又有外城牆,外城和內城之間還有兩個甕城,可各容兵千人。
宇文述遙望山城,眉頭緊皺。
此城地處遼東東南交通要道,西南交白巖城,東接鴨綠江水路,可直通鴨綠江上游的高句麗腹地紇升骨城、國內城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時也可以順河抵達鴨綠江,然後過江直抵高句麗王都平壤。
烏骨城因此規模宏大,全城周長十六里,比起曾經的王都國內城都還要大上許多。
此城扼住了宇文述兵馬前進的道路。
白日狼煙,夜晚烽火。
高句麗人防範森嚴,想要悄然路過是不可能了。
烏城骨有許多瞭望臺,有如一雙雙眼睛一直注視著山城周邊。
“大將,烏骨山城採用的是石築,底部用大石塊徹,石塊打出了尖銳角,互相交插咬合砌成壁心,然後與城牆兩面的牆壁石相插,牆壁石也是打製整齊大頭小尾的楔形石,尾端與牆內填石交插,固結一起,成一整體石牆。
城牆砌築時無需泥漿勾縫,全憑石塊插合形成拉力,各個部份的石牆又與整個山體咬合成一體。巧用了山脊,懸崖為壁,依託山體,凹處壘牆,沿山環行,堅固異常。”
“城牆外部還多築有馬面,馬面底部外側有很大側角,既加強防禦能力,同時也使石築城牆更為堅固。”
宇文述哼了一聲,“你說這麼多,不就是想說這烏骨城堅固無比,易守難攻?”
“確實如此。”
那員將領回道,這烏骨城如一個巨大的簸箕形狀,其實就是把一座巨大的山谷整個包了進去,城牆就是建在山谷四周的山坡峰頂上,而谷口還建了城門和甕城,扼守交通要道,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有其它路繞過去嗎?”宇文述問。
“路肯定有,但得繞很遠,我們兵馬眾多,且攜帶了大量輜重,有許多車馬,若是繞路,只能走大路,這麼一來,估計得多繞幾倍的路,而且就算繞路,其它路上也一樣會有許多山城。”
宇文述眉頭皺的更緊了。
這樣的城池可不好攻。
巨大無比,可四面險要,就算他有三軍人馬十萬之兵,可也無法展開。尤其是這城牆本就為山石壘就十分堅固,這還修建在山坡上,許多地方直接借了斷崖、峭壁,一般攻城器械都難以推進到城牆前。
“這根本就是一座長城啊。”
宇文述罵道,這山城跟中原修建在北方的長城,確實很像,修建於崇山峻嶺之間,十分險要。只是不同的是,高句麗的山城不是連綿不絕的長段,而是一圈圈的山城。
但險要卻是一樣的。
“烏骨城裡有多少守軍?”
宇文述問。
“據偵察,烏骨城城周十六里,平時常駐萬人,如今我大隋征討,各山城都把人口牲畜撤入城中,所以烏骨城中人口應當很多,兵馬或許有所增加,我們預計可能有兩到三萬人。”
十萬對兩三萬,數量上完全有優勢。
可只要考慮到這山城的險固,宇文述卻並沒有什麼樂觀的,十萬兵攻兩三萬兵馬守的烏骨城,他並沒多少自信。
尤其是現在他們距離遼河已經足足四百里了。
這一路上,宇文述帶著左一軍以及左二左三,三軍共十萬人馬,一路南下,逢城則過,高句麗人倒也沒有敢攔截的。
這一路深入了四百里,現在卡在這烏骨城下,卻是有些進退兩難了。
烏骨城不比其它山城,這裡首先很大很堅固,兵馬也很足,再一個這座山城不是建在山坡山頂上,而是包了一個山谷,把他們的通道也給攔住了。
“遼東城情況如何?攻下來沒有?”宇文述又問。
一名軍官回道,“先前右五左七右七三軍渡河,遇遼東城守軍半渡而擊,我軍奮勇爭渡,麥鐵杖大將軍戰死,錢世雄亞將戰死,損兵近兩萬。雖背水一戰,也殲敵兩萬,殺到遼東城下,可高句麗人嬰城固守,還幾次詐降,獲得喘息之機,雖然此後陛下不再相信遼東城詐降,令製作飛樓、雲梯、衝車攻城,並地道四面俱進,晝夜不息,可高句麗人反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