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要收拾攤子,這時從山下慢步上來三人,一箇中年道人,身後跟兩個少年,都和李巴山、苗顯差不多年紀。要說這是嶗山,道人多了去了,少年也多了去了,不過李巴山還是注意到了他們,苗顯也不例外。主要注意的還是其中一個少年,那少年,眉毛黑得發亮不說,還特別的長!有多長?反正就是長!同時又打量了那個中年道人和另一個少年,那道人jīng神飽滿,身形挺拔,頭髮烏黑,面板很好很好,可一眼看去就是個中年人,這種感覺平時可能很難被注意,但細細一想,確實不可思議。最後那個少年,小小年紀居然眼含慈悲,看得李巴山和苗顯既感覺親切又起雞皮疙瘩。
起初李巴山和苗顯只是覺得這三個人有些特別,不過沒太放在心上。因為一來他倆在嶗山也擺了兩年攤,來來往往不知見過多少奇葩,二來他倆小生意的客戶範圍從來都只是包括信徒之流,而真正的宗教人士才不會光顧那些山寨八卦鏡之類的東西。
要說一切皆是緣法,那長眉少年眼力極好,一眼就看到李巴山、苗顯的攤位上的珠子手鍊上幾乎每個珠子都刻了一個“佛”字。這本來很平常的事嘛,佛珠佛珠嘛,沒“佛”字能叫佛珠嗎?也是李巴山哥倆山寨的勤快,雖然他們用的是小核桃做的珠鏈,幾乎沒有成本,不過本著要山寨就要山寨到盡善盡美的原則,哥倆把每一個珠子都刻上了字,有的刻“道”,有的刻“佛”,有的刻“仙”。不過這裡是嶗山,是道家的道場,而且哥倆為了迎合環境,在攤子旁邊插了一個旗子,上書“道法自然”,用以招攬顧客。所以長眉少年一眼看到之後,就覺得彆扭。
長眉少年問道:“二位店家,這裡是嶗山道場,而閣下的店名也叫‘道法自然’,為什麼還賣帶有‘佛’字的物件?”旁邊眼含慈悲的少年此時眼中除了慈悲,又多了一層詢問的意思,倆人一組合,跟雙簧差不多。
這種情況,以前也不是沒有遇到,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李巴山會說:“客官法眼明鑑,只是此處人山人海,雖都是向道而來,不過也有看到佛珠而福至心靈的善人,我們雖是做生意人,卻也不好限人緣法。”苗顯會說:“客官有慧根呀,客官知道佛是大覺金仙呀,道佛不分家的啊,只要一心向善,都是一樣的啊!”這都是他哥倆長期在此處耳濡目染的結果,他倆身心修沒修別人不知道,那兩張嘴可算是各有接近半個出家人的功力,尋常信眾不開口則罷了,一開口基本上都被哥倆“福至心靈”了。
李巴山、苗顯剛要還“長眉”和“慈悲”二少年一個雙簧,忽然聽到那中年大叔道人,呵呵的笑了,很是爽朗,聲音不大卻讓人聽得很清楚、很舒服。中年道人說:“呵呵,人家二位小友做生意嘛,什麼‘佛’啦,‘道’啦。”
李巴山、苗顯哥倆一聽;頓時清爽了不少,沒錯,就是清爽的感覺!以前他倆那套說辭忽悠忽悠人,順便忽悠忽悠自己,開始還能有點樂趣,時間長了,也忽悠累了,而且自己都快信了。現在被道長一說,去偽存真,心裡突然沒那麼多包袱了,而且也省了眼前的一頓忽悠,頓覺超脫啊,能不清爽麼。這不覺間,哥倆就有些愣神。
這一愣神不要緊,中年道長領著兩個少年繼續往山上去了,李巴山回過神來,趕緊追了上去,左手包在右手上,抱拳道:“道長有禮,小子姓李,諢名巴山,剛才道長看得通透,是巴山來嶗山出攤這兩年前所未見。或許別人也能看出,但卻只有道長點破,讓巴山好像突然開竅了,這難道不是道長與巴山有緣嗎?”
中年道長聞言微笑了一下,“長眉”少年眼睛一亮微微點頭,“慈悲”哥這時候彷彿更慈悲了。
中年道長正要開口,這時候,苗顯也回過神來,跑過來說:“你們好,我叫苗顯。剛才道長叔叔你的話,我有和巴山一樣的感覺啊,這樣,你們等等,我和山哥商量一下。”李巴山樂了,“商量啥,我知道,好的,哈哈。”然後巴山轉向道長他們,說:“道長,二位朋友,我兄弟倆也沒什麼好答謝的,我兄弟意思是如果三位不嫌棄,就請到敝攤挑選自己中意的物件,都不貴重,聊表寸心。”
中年道長剛才被打斷,此時不以為忤,微笑說道:“我可以說兩句了,哈哈,既然小友如此真xìng,黑眉,至善,你倆各去挑選一件。”
黑眉和至善來到攤前,黑眉看中一個小木梳,條紋自然,也很jīng致。至善則拿了剛才黑眉和他疑問的那個佛珠。
這時候苗顯看見中年道長站在原地未動,好奇的問了一聲:“道長叔叔,您不選一件麼?”
中年道長看苗顯機靈可愛,和藹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