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首戰告捷。如果松贊乾布不撤軍,雙方繼續廝殺,他的目的就更加無法實現,而且可能損失慘重。
第二,吐蕃國內局勢並不穩定,多年征戰,連兵不息,新徵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時間去逐漸安撫,松贊干布的大臣也因此勸他退兵,“初東寇也,連歲不解,其大臣請返國,不聽,自殺者八人”。在後方不穩的情況下,以吐蕃主力與唐軍決戰,過於冒險。
第三,在這次交鋒中,唐軍展示了自己的作戰能力,讓吐蕃吃到了苦頭。當時唐軍主力部隊還未到位,但僅僅是牛進達的先鋒部隊就以奇襲的方式取得了斬首千餘級的勝利,顯示了強悍的戰鬥力,從氣勢上壓倒了吐蕃。
而唐朝在獲勝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呢?李好認為,主要原因也有那麼幾點:
首先,吐蕃快速退兵並遣使謝罪,使得唐軍不必繼續追擊。唐朝對其周邊勢力,並不是都要趕盡殺絕,只要使其臣服於唐朝,就算達到目的,吐谷渾就是明證。說實話,李好對大唐的這個戰略非常鬱悶,就因為這個政策,唐朝後來更是連年捲入胡人叛亂的戰爭之中,這些人咋就記吃不記打呢?
第二,當時的李二對吐蕃並未給予過多關注。吐蕃是新興勢力,此前與唐朝也沒有什麼交往,此次接戰後又快速撤軍,對當時的唐朝威脅也不大,因此,李二當時對它並未特別關注。當時,李二較為關注的,還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東北的高句麗。
松州之戰後,吐蕃獲得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提高了自己在周邊勢力中的威望,同時,文成公主入藏,將先進的漢文化帶入吐蕃,促進了吐蕃社會的進步。也為後代的稱雄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這是眼前和長遠都得到了實惠。
而唐朝獲得的利益卻是眼前的,主要有兩方面:吐蕃從吐谷渾和党項撤軍,唐朝恢復對上述諸部的控制。然後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唐朝雖然消滅了**,打垮了吐谷渾,但是,邊境仍有安全隱患。繼**之後,薛延陀稱雄漠北,勝兵二十萬,對唐朝的北方邊境重新構成威脅。此外,西突厥勢力雖然有所衰弱,但仍稱雄西域。唐朝與吐蕃的二十年和平,使得唐朝得以集中精力,對北方和西北用兵,並取得重大勝利,而不必過於擔心吐蕃在西線的掣肘。
這些都是一時的利益,從長遠來看:李二和他的朝廷卻是給大唐埋下了一個大大的隱患,他們還間接幫助了這個隱患發展壯大,為後來的吐蕃入長安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這叫住什麼,叫自掘墳墓吧,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因為李好來了。如果他還不能改變這個歷史,那麼就只能說是天亡大唐了。
李好跟著小黃門上了朝,前面的位置都坐滿人了,他也不挑找了最後面的位置坐下隨便聽聽這大唐的朝廷講些什麼內容,順便觀察下這朝廷的人對吐蕃那邊的戰事什麼感受。
大唐朝廷的官員們在幹嗎呢?他們臉上看不出什麼因為吐蕃的戰事問題而出現緊張的情緒,正好整以暇地和李二討論今年長安附近的糧食收成情況,因為紅薯和土豆在這片地區的普遍推廣,所以效果看的見,豐收也是在望了。李二聽了心情大好,和群臣們再次討論一些問題後就把話題轉向了吐蕃的戰事上去了。
不過當那份戰報被念給所有的大臣聽的時候,除了上次在老房家裡和李好一起吹過的人似乎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其他大臣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只是聽聽就完了,竟然沒有半點表示。
在原歷史上,沒有李好的書房講話,估計滿朝的大臣都沒人關注過這件事,所以導致後來的吐蕃入侵的時候,基本是長驅直入。一直到了松州府,才被這座城池擋住了入侵的腳步,被唐朝出兵的部隊趕上,然後遭遇了一次大敗才退兵。
書房講話的那幾個人還在深思,這時有大臣把吐蕃出兵吐谷渾的事情的前因後果在朝廷說了出來,當即就有官員表示既然是因為求婚的原因,那就不如許配一個公主過去就好了,這樣省了雙方兵戈相見,但是認同的人不多,李二也不置可否。李好站在後邊聽了想罵人,後來想想自己現在都站最後了就不出這個風頭了。
原歷史是吐蕃和大唐打過一場後吐蕃跑來大唐求親,李二才把文成公主許配過去的。現在李二還沒把眼光放在吐蕃身上的,他的眼光被突厥和高麗吸引住了。如果不是李好送的世界地圖告訴他吐蕃的版圖有多大,估計他直接把吐蕃當成那個疙瘩裡冒出的小股胡人部落了,那松贊干布在他眼中和鄉下幹部還真沒多少分別。
這時李靖開始發話了,說有新國子監祭酒李太白對此有不同看法,而且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