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紀傳”兩道。“明經”道,習《尚書》、《周易》、《毛詩》、《周禮》、《禮紀》、《春秋》、《論語》、《孝經》。“紀傳”道,習《史記》等“前四史”、《晉書》、《文選》、《爾雅》。這同唐朝的國子學、太學,簡直是如出一轍,別無二致。在“太學寮”、“國學”任教人員,多是遣唐使及留唐歸國生。如隨遣唐使留學的膳大丘,學滿回國即任教“太學寮”,專門傳授儒學。神戶天皇景雲二年(768)。奏準奠孔子為文宣王。在此前後,天皇還曾下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一本,精勤誦習,倍加教授。儒學自6世紀初傳到日本,直至20世紀的千餘年間,一直影響著日本人的思想和行為。
關於史書的編纂.文武天皇慶雲八年,太安麻呂用“萬葉假名”編纂了日本現存最早的史書——《古事紀》3卷。天武天皇詔太安麻呂與舍人、宗王編纂《日本書紀》,正元天皇養老四年完成30卷。其後,又有《續日本記》。嵯峨天皇弘仁十年(819)又敕令編纂,至承和七年(840)由藤原緒嗣等纂成《日本後記》40卷,為平安早期的基本史籍。仿效唐朝修纂皇帝實錄,日本也出現了《文德實錄》、《三代實錄》等史書。《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以及 文德實錄》、《三代實錄》等漢文史書,被稱為“六國史”,無論史家觀點,還是編纂體例,都深深打上了唐朝修史的諸多印記。就連圖書分類,也是照搬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而長期沿用。
以唐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作品大量輸入日本,使日本文學產生了全盤唐化的傾向。奈良、平安兩朝的文壇,掀起學習唐詩熱潮,上至天皇,下至文士,競相模仿,作詩唱和。學問僧空海回日本後著有《天鏡秘府論》6卷,精詳地介紹了唐詩的平仄、對偶等基本要素。其後,近體詩風行,與唐詩相比毫不遜色。天平勝寶三年,第一部漢詩集《懷風藻》問世,收錄漢詩120首、作者64人。平安時期,漢詩集巨編《文華秀麗集》等先後推出。僅《經國集》就收錄178人所作漢詩900餘首、賦51篇。這些詩集,再現著唐初宮廷文學的流風餘韻。嵯峨天皇弘仁二年(811)前後,第一部小說《竹取物語》問世。此後,日本古典小說逐漸發展起來。迄今,日本文學家公認:“現代的日本文學和其他方面一樣,以極其豐富的泉源吸收其力量,如中國古典的影響。”
“奈良時代以後,聖武天皇的天平年間,日本的家庭中和奈良的佛寺中,中國音樂是有最大勢力的。”日本學者田邊尚雄的這一番話,足以表達唐朝歌舞藝術在日本的影響力。文武天皇太寶元年(701),仿唐制設定了“雅樂寮”,有“唐樂師”、“伎樂師”等專門培訓“唐樂”藝伎。同時,不斷聘請唐樂名家赴日傳授伎藝。天平神戶二年(766),唐人皇甫東朝、皇甫升女合奏“唐樂”令天皇沉醉,即授其二人敘位官階五位下,第二年又任命為雅樂員外助。仁和承明元年(834),遣唐使團中有精於彈琴的良岑長松和擅長琵琶的藤原貞敏,作為從六位下的準判官同行。藤原貞敏在長安拜劉二郎為師學彈琵琶,數月之內“極其妙”,劉二郎頗為讚賞,贈他紫琵琶兩個、曲譜數十卷,並將心愛的女兒(琴箏能手)嫁給他。藤原貞敏回日本後,在“雅樂寮”任“雅樂助”、“雅樂頭”等要職,並“定琵琶四調傳於世”,成為日本音樂舞臺上一代琵琶權威。此外,遣唐使還帶回大量樂書和樂曲,主要是唐宮廷樂舞。這些樂舞如《秦王破陳樂》等在日本風行一時,不僅古代宮廷經常演奏,現今社會中仍然不時公開演出。(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腰斬的日本騰飛4
除此而外,諸如圍棋、相樸、漢方醫學、茶道、日本佛教藝術的黃金時代等等,無不從各個側面展示著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時期全盤唐化的傾向。原歷史中大唐的君臣們給自己的後世子孫養了一條超級白眼狼啊 ,到李好穿越前的時候還在不時的扯華夏的蛋啊。不過現在李好來了,這標誌著日本第一次騰飛的歷史馬上就要被腰斬了,上面寫的大量的日本偷師的東西別想那麼輕易的東渡到他們那邊去了。比較可惜的是那個和尚不是這個年代的,要不然李好絕對要把他綁柱子火燒了他。
對於這一切的封鎖首先就是求學生員的求學地方控制,之前在長安的時候就只准他們去國子監求學其實是不夠的,李好回顧了日本的歷史後,發現竟然是這些在國子監求學的人給日本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文化的。現在看來,這舊國子監被取消勢在必得了,要不然自己國內的學生全部給tm教岔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