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聯合討論,最終在九品中正製出來的一個月後,吳國全新選拔人才的政策也新鮮出爐——科舉制!
科舉考試的常設科目主要有墨義、貼經、策問、詩賦、經意,明算。
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註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在一張卷子中,這類題目往往多達30至50道。口試則是口頭回答與墨義同類的問題。
帖經,有如現代試卷的填空與默寫。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絡的上下文。
策問,即議論。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髮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起帖經、墨義來難度更大,有的也還有一些實用價值。
詩賦,就是寫詩,以此來考究考生的文學功底。
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以此來考究考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明算,就是考察考生的術學能力。
科舉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最後的殿試。
童生試透過者為秀才,秀才可見官不拜。
鄉試透過者為舉人,舉人可賦稅減半。
會試透過者為進士,進士可直接諫言彈劾郡守以下的官員,若屬實,則賞田十畝。
童生試三年兩次,鄉試,會試,殿試均是三年一次。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二到十名為亞元。
會試第一名叫會員,擇取前三百名為進士。
殿試前三名為狀元,榜樣,探花。
得解元,會元,狀元者,稱為連中三元!連中三元者將由吳王親自接見考核,並酌情授予州刺史或別駕一職。前五十名為縣令。
狀元可自行選擇郡守到刺史之間的官職,榜眼可自行選擇郡做郡守。探花可為一軍別駕。任期三年為限,視成績著以升遷。當然名稱什麼的是由張戰定下的,但是具體的細節卻是由諸葛亮等人設定的。
而之後不久,張戰又推出了一項新的東西,這項東西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第五十四章 高新科技引領時代潮流
吳國推出了一項新活動——歡樂大派送!
“由於建安二十七年是吳王先祖,兵聖孫武誕辰七百五十週年,是故吳國將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第一,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將在這三年每年一次,以示慶祝,之後會恢復到三年一次。
第二,童生試第一名,獎勵千錢;解元獎勵三千錢,亞元千五錢;會元五千錢,進士三千錢。狀元賞萬錢,榜眼八千錢,探花六千錢。前五十名賞錢五千。連中三元者額外獎勵十金!
第三,凡進入到殿試的三百人,在建鄴期間,統一住宿。期間伙食由吳王宮中廚師為其做飯!未中者為其提供路費返鄉!
第四,科舉考試乃是選拔人才的大事,如發現作弊行為,一經確認,立刻取消考生考試資格!且禁止其十年之內參與科舉!
第五——最終解釋權歸吳王所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五條除了第五條中的解釋權是什麼東東讓人費解外,其餘的都看懂了——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才華橫溢,足以傲視群雄,那麼數不清的錢,權都將瞬間到手!
這下吳國尚未外走的人都暗暗慶幸,而已經出走並任職了的人卻不由得頓足嘆息。
由於是第一次科舉考試,所以,童生試已經在建安二十七年三月各郡治準備開考,五月在各州的州治之處開始鄉試,透過鄉試的人將會被所在州公費送到建鄴參加會試!然後九月在建鄴開始會試。然後在十一月開始參加殿試!十二月中旬將會頒佈殿試成績。而且第一場殿試的前五十名將會被邀人吳王宮共度新年佳節!
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包括在魏國和漢國的很多人也紛紛進入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吳國州治中,寄住在親戚家中,準備參與科舉!
而更令考生們為之癲狂的是,此次考試所用的不是常見的竹簡,而是紙!書寫上去墨水不散,而且輕便,不用時常翻動!
監考官們都是過來人的表情——這些是去年剛剛研製出來的物事,造價低廉,但是質量較之左伯紙不遑多讓!而且以後準備開辦的國子監也將會淘汰以前的竹簡,而用這種紙張來作為閱讀之物的承載物!
有些漢魏細作們都暗暗的在心中生了個心思——將這東西的製造辦法偷出來!但是在折損了無數的細作後,仍然沒人查出這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