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菸屁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國的科舉是進行公開的考試進行選拔,雖不一定絕對的公平公正,但至少比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和公正得多。
距離明年的科舉考試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各地的學子讀書人在聽到訊息之後都已經陸續趕往乾京了。
趙俊生又想到了招攬被埋沒在民間的習武之人,打算召開比武大會,選拔武人充入軍中效力,促使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乾軍軍中的鮮卑籍和其他蠻族籍武將和軍官比例佔據太高。
為什麼乾軍中的鮮卑籍和蠻族籍武將及軍官比例太高?這也是歷史遺留問題,趙俊生初到幽州當任刺史時,幽州所有軍隊加起來有一萬餘人,全部都是鮮卑籍和蠻族籍,趙俊生只帶來了高旭統領的四千騎兵,後來雖然開放了從軍條件,允許漢人從軍,軍隊人數猛增,但有經驗的武將和軍官大部分從鮮卑籍和蠻族籍的武官中抽調,少部分是由漢人武將中抽調。
截止目前為止,鮮卑籍和蠻族籍武將武官在軍中佔據的比例仍然佔有六成左右,讓趙俊生比較放心的是高階武將多數還是漢人,也是他親自帶出來的,少數是從平城朝廷和其他各地投效過來的,成分上也比較複雜,但目前看來,這些人也還算忠誠。
無論何時何地,軍隊對一個王朝甚至國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一個王朝要穩定,首先就要確保軍隊的問題,所以趙俊生才會想要增加漢人武將武官在軍中的比例。
在軍中直接提拔漢人不行嗎?不是不行,軍中將校的升遷是有規矩的,沒有功勞如何提拔升遷?如今軍中漢人士卒數量達到了七成,但有實際帶兵打仗經驗的卻不多,有戰功的不如鮮卑籍和蠻族籍多。
這一百多年來,北方漢人已經沒上戰場打過仗了,將門的傳承幾乎斷了代,這需要時間和戰鬥來彌補,像高修、高旭、李寶、薛安都這樣的人比較是少數,他們都是有家傳的,那些普通計程車卒哪裡有傳承?難道只要是個人去從軍當兵就能做將軍?沒那麼簡單!
武藝,雖然不是做將軍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卻是一個軍人在軍中站穩腳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個人三拳兩腳就能幹翻七八個人,如果一個人有百步穿楊的本事,這就具有很強的威懾力了,就具備了讓其他人低頭服從的能力,其他兵卒就會本能的認為與這樣的人在一起上戰場活命的機會大很多,這就是武藝高強的人在軍中的優勢。
除了武藝,要做將軍還需要懂得排兵佈陣,軍事常識、行軍帶兵常識和經驗這些東西可以在軍中觀察學習,但是排兵佈陣卻學不到,沒有人傳授你去哪兒學?不認字你有兵書也看不懂。
所以直接從軍中提拔起來的普通出身的兵卒們由於武藝、文化程度的限制,最多隻能做一個小軍官,但是也有個別人是例外的。
有幾個出身於普通平民家庭的兵卒在從軍之後勤加操練,雖然武藝方面沒有傳承,但因為自己的努力訓練要比其他普通士卒強上不少,有了一些帶兵經驗和戰功晉升為小軍官,而這樣的人本身機靈,又肯勤奮好學,向軍中一些文吏請教學會識字讀。
這樣的人就具備了做將軍的條件,雖然武藝沒有傳承,始終比不上那些有傳承的武將,但在智謀和排兵佈陣方面卻不輸於他們,甚至猶有過之。
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不是所有普通兵卒都有這種上進心和能力。
基於種種考慮,趙俊生決定召開比武大會,選拔人才進入軍中,很快就把詔令頒佈下去。
還沒有得到民間反饋回來的訊息,趙俊生就得知從派往南朝的使者盧玄從建康回來了,為此,他專門召開朝會傳召盧玄覲見。
“臣盧玄受王命前往建康謁見南朝皇帝,商談兩國交好和通商之事,如今完成使命歸來,向大王覆命!”盧玄說完後下拜叩首。
一般情況下,臣子見君王時無需行叩拜大禮,但在正式典禮、高規格儀式上,臣子就要行大禮了,這在禮制上都是有規定的。
趙俊生抬手:“盧卿平身,說說你在建康謁見南朝皇帝的情形以及南朝的風土人情吧,孤很好奇,相信在場諸卿都很好奇那邊的情況!”--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