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子玄楞了一下,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
不說是法寶,便是一件普通的器物,只要用御天下大塊無形物神通御使,上面都會留下一種靈引,以方便御物通感。
但這顆珠子,卻好像不染塵埃,連法力甘霖落於其上,都被盡數化去。
“這顆珠子,似乎不似凡物。”師子玄暗道:“或許是那白家小姐的祖傳之物。等下次見了,定要歸還給她。”
師子玄暫時將此珠收了,此事不著忙,卻另有一件事要他立刻解決掉。
此去幽冥yīn光世界,歸來之時有人暗中出手,要壞他修行,讓師子玄憤怒之下,卻大生疑惑。
“我在清微洞天,並沒有與人結怨。是誰要出手對付我?這身道袍是從道宮得來,是宋道人要害我嗎?不,此人只怕沒有妙行真人的道行。”
師子玄不由長嘆了一聲:“只修xìng來不修命,一朝難來化劫塵。道行神通,果真是缺一不可啊。”
想到真靈迴歸虛空時那一場鬥法,那面遍照無極的yīn陽鏡,那口一劍擊三千而來的煌煌神劍,師子玄依然心有餘悸。
這紅塵世間,不僅五yù濁塵滾滾,一入其中,便要大沾因果。還有重重人劫,能守心不動,命xìng雙行,一路披荊斬棘,勇猛jīng進的殺出來,還真是不容易。
師子玄如今才剛踏入紅塵,就捲入了一場惡劫之中,未來道途茫茫,還不知有多少兇險於道前等待著他。
有人或許會問,師子玄拜得名師,有祖師這麼大的靠山,怎麼還會有人敢來害他修行?
yù說如此,必須要言修行人的戒律。
這戒律,不是世俗所說律法,而是一種修行人需尊守的心戒行律。
若修行人持戒,將得近正法。遠離心yù,世間咒法,龍蛇之毒,都難以侵害。
戒體可得清淨,如清涼水,去炎熱焦躁。
戒是最上莊嚴,是最上妙香,受持戒律將得歡喜殊勝。
上師傳法,一般都會因你所修之法,先傳應持戒律。便是先要你莫去放縱內心,早塑善根,才能聞得妙法。
也有人會問,持戒這不是束縛我的本心嗎?本心都不得解脫,還求什麼道,追逐什麼逍遙自在?
這便是一種斷知斷見。
什麼是本心?是本我最初之心。而不是yù生而求取之心。
放縱內心,追求一切yù想,這是妄心,也是yù心,非是本心。
修有神通,卻不守戒律,放縱內心,想求無拘無束之人,哪怕你讓他縱橫寰宇虛空,他也會覺得束縛,這虛空寰宇怎麼還在我頭頂上?應該是被我踏在腳底下啊!
不開心!打破它!
打破之後,發現外面還有個天外天,自身還在其中,還有束縛。又不開心,再打來。
最終本心是沒見到,卻早在yù念妄想之中沉淪。
受持戒律之人,以戒為寶瓶,做成個圓滿結實的好瓶子,裝滿一切珍寶,早得滿足,有一點jīng進,一點收穫,都會生大歡喜,遠離苦難。
所以修行人,都要持戒。因你境界不同,所修法門不同,持戒品級也不同。
持戒上品者,可位列仙班,成佛做仙。持戒中品者,可長生久視。持戒下品者,可早離苦難,免受夭傷。
這戒也非是你想受就能受持,需要你道行境界到了那一步,才能受持。而且既受了戒,就不能破戒,不然就會大損道行,失了一切善法。
越是果位高的師,所受持戒律就越多,大羅金仙佛菩薩,現應法身,無不莊嚴殊勝,言行舉止,都要嚴守戒律。
反倒是在人間修行的那些小仙,地仙修士,戒律要少一些。
如此便解釋了,為什麼祖師那般境界,都會有人敢出手壞他門下弟子的修為。
以祖師的果位,不可輕易離開法界。便是於清微洞天,指月玄光洞中**之師,也只是一個化身。
祖師法身若是入世,天地都要生得九種震動,八方皆感,異象橫生。卻是亂了諸天世界天規地律,這是要大造惡果。
而那位要壞師子玄修行的妙行真人,境界到了,尚能zìyou進出法界紅塵,卻未求果位,不受上品戒律約束,所以才敢出手。
而祖師讓師子玄出山修行,這一切人劫,早在推演之中,祖師只會冷眼旁觀,觀其行,護其途,卻不會幫他度劫。
千般說來,修行還是要靠自己。他人來度,也只是交給你怎麼走路,能行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