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2/4頁)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竟以此招偷襲正給鮮于通療毒的無忌,無忌身有護體神功,趨避及時,這兩把長劍便將鮮于通釘死地下。(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無雙無對寧氏一劍】華山派掌門嶽不群夫人甯中則為幫助令狐沖制服田伯光的快刀,臨時創出的一個劍招,勢道凌厲,包含華山派內功、劍法的絕詣。嶽不群贊為“無雙無對寧氏一劍”。在劍宗高手謀奪華山派掌門之位時,甯中則以此劍招逼退叢不棄。令狐沖無意中發現,這一劍暗合華山前輩的劍意,不過前輩的劍招更為樸實、有力。(見金庸《笑傲江湖》)
【元元玄機劍法】一代名俠玄機逸士窮半生之力,探百家劍術之秘苦心所創。雙劍合璧,相反相成,不必預先與對方練習配合,一使開來便自然天衣無縫,互為呼應。玄機逸士認為,這套劍法有鬼神莫測之機,天下無敵,不可同歸一主,歸必有禍,因此將它分別授給弟子謝天華、葉盈盈,並嚴禁他們私自授受。後來,謝天華、葉盈盈又分別傳授弟子張丹楓和雲蕾,他們聯手對敵,戰無不勝。(見梁羽生《萍蹤俠影錄》)
【雲龍三折】一種輕功,傳為崑崙派絕學。練成後高縱上躍,矯若遊龍,在騰起之勢將竭之時,可以不借助任何物體,僅憑身形在空中打一回旋,便可立即拔高,如是者再,即可盤旋而上達二三十丈。崑崙派輕功據傳又有“龍飛九天”一種,語焉不詳。(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太素陰功】厲神君所擅神功,練的是先天陰氣。功力所至能使對手如墜冰窟,配合三刀十三劍使用威力極大。列子所謂:“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太素陰功比九陰神功等各類純陰之功更高一層。厲神君將此功傳給楚玉祥。(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反手道】一種奇門武功。作勢要出左拳,實際上擊出的卻是右拳,一切功夫都與習常的套數完全相反。金豹、羅烈擅反手道。(見古龍《絕不低頭》)
【氣功】把後天空氣與先天元氣合成一股浩然正氣的功夫;對生命過程實行自我調節、自我鍛鍊、健身長壽的科學。古代稱謂很雜亂,有吐納、導引、煉丹、玄功、靜功、定功、性功、內功,以及修道、坐禪、內養功和養身功等。“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朝許遜《淨明宗教錄》,其中有“氣功闡微”記載。解放前董浩著《肺癆病特殊療養法氣功療法》及中華書局《少林拳秘訣》等書中,都提到過“氣功”之詞。但是,直到1953年劉貴珍等編著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才對氣功作了完整的解釋,氣功作為正式名詞開始確定和流行起來。
一般認為,氣功在商朝時即已產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氣功已經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道、儒、醫各家都研究生命運動的規律,提出自己的主張。佛教傳入我國後,佛教哲學中關於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論閡國古代性命之學相結合,佛教傳統的修持方法閡國古代氣功的修身養性相結合,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推動了氣功科學的發展。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洩。煉氣乃以執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氣有呼吸的區別,呼為陽,吸為陰;呼為動,吸為靜;呼為剛,吸為柔。要把陰陽、剛柔、動靜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氣要執行時,不可逆走,貴當順行。如順行的話,不但臟腑會舒暢,並可快慢自如;倘若逆運的話,內部各臟腑就要受到傷害,一些習練者練岔氣致傷致殘者時有所見。
古代氣功一般劃分為儒、醫、道、釋、武術五大派。儒家氣功以“修身養氣”為目的;醫家氣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為宗旨;道家氣功講究“身心兼修”、“性命雙修”等;佛家氣功要求“煉心”以求精神解脫,其中入定派強調“四大皆空”,參禪派強調“修身養性”、“普渡眾生”;武術氣功主要為了鍛鍊身體和提高技藝。近年來,有人依據氣功功法的特點,將古代氣功歸納為靜功與動功,並劃分為吐納、禪定、存想、周天、導引五大派。吐納派強調呼吸鍛鍊為主;禪定派強調意念鍛鍊為主,要求思想內聯,靜坐凝心,採取一些不復雜的方法來集中意念,一般的靜坐均屬這一派;存想派也強調意念鍛鍊為主,但要求用一種想象幻視到莫種事物;周天派強調在思想內聯的基礎上意氣相依,推動內氣感覺沿自己體內的任、督脈等經絡路線周流,也稱為內丹派;導引派強調以動功為主,特點是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或作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