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3/4頁)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捲成長篇丹道修真境界:神與仙的區別
丹道
透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修真境界
在小說中看到的修真者更多的像是修煉劍仙的。但是又在修真的境界,內容方面多次提到內丹術。實際上小說中的修真者是以道家修煉內丹術和修煉劍仙術的兩種東西糅合而成的。
一說:修真分辟穀;光照;靈寂;元嬰;出竅;混元;寂滅;渡劫;飛昇;這九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初期;中期;後期
二說:修真各階段名稱設定:氣動、煉神、丹成、胎息、元嬰、分神、出竅、化形、融合、還虛、元神、魔劫(亦稱天劫)、地仙,前十一個階段均分為三段:前期、中期、後期,修道之人在煉出紫府元嬰後,才算真正跨過了修真者的門檻,可以修煉護身法寶了。魔劫期,是修真者進入地仙境界必經之路,爆發的時間不定,在進入元神期之後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渡劫以後將進入地仙境界,可進入被成為小天界的“射日星”修行。魔劫爆發得越早,威力相應也就越小,越容易透過,但在進入地仙境界以後,由地仙修天仙時,時間就越長,磨難也將越多。
三說:修真者的修為境界共分為十一種,計有:旋照、開光、融合、心動、靈寂、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每種都有上下之別。
修真者若進入六層的元嬰期,隨著精勁能量的凝結,修煉出自己的“紫府元嬰”,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靈魂不滅。若是修成十層的渡劫,那就可以肉身不滅。但是最危險的就是渡劫期。修真者有句俗語,所謂“元嬰”好修,“渡劫”易滅。修真者只要有時間有仙石,有正確的修煉方法,總能修煉到元嬰期,而渡劫期則不然,一個修煉不當就會形神皆滅,徹底消失。
【神與仙的區別】
“神仙”
一般是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神仙”也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其實,神與仙是有區別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於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聖,是先天就存有的真聖,按《抱朴予》的說法,是屬於神異類,“非可學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極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間的凡人透過修道能夠修成的。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後天得道仙真,凡是透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中國古籍中的“神”字,內涵相當豐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們難於預測、駕馭者謂之神,如《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日:“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氣等謂之神,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世。’”又有“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智之精氣謂之鬼。”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如《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可見“神”既包含先天神靈,也包含有精氣之神和希求不死之願望。道教謂老而不死曰仙。漢末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疚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苟其有道,無以為難也。鍾、呂認為,所謂仙與人的分野,在於陰陽狀況的不同。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負陰抱陽而為人也。
(二)神仙的形象及特性
關於神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