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滄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王木匠來了,劉封就跟他講解自己的思路。把王木匠聽得直『迷』糊。
不過,在劉封的反覆講解,外加用一些木頭比劃之下,王木匠總算是明白了劉封的大概思路。不過還是有些『迷』『迷』糊糊的,直到兩人一起動手,用紙做了一個模型,王木匠才算弄明白了劉封的思路。
“這個東西,還從未見過,若是成了,以後就不用坐在地上了”。
現在人們一般都採用跪坐的姿勢,不僅累腿累腳,還很容易著涼,坐到椅子上,就可以明顯地避免這兩大缺點。
關鍵的問題是,目前在遼東乃至中原還沒有這樣的椅子,一旦推向市場,必將引起人們極大的好奇。一旦人們體驗到了椅子的優越『性』,就會引起極大的興趣。
“王木匠,你一天能做出幾個來”?
“莊主,不是我自誇,我在襄平城也算得上是好木匠,這樣的椅子,便是我來做,也要兩天才能做出一個來”。
兩天做出一個?除了人工,木料,我還能賺什麼錢?
這東西沒有是什麼技術含量,現在又沒有專利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那一套,一旦推出市場,很容易就被別人模仿,然後就是一哄而上,很快市場飽和。如果沒有價格優勢,將來就得被後來者給擠垮了。
其實這也不怪王木匠。
按照他們現在手工業的生產方式,做一個箱子、櫃子之類的傢俱,從原木開始,然後破木開板,刨光打平,鑿孔打眼,組裝刷漆等,都是由一個木匠從頭到尾完成。
這其實跟種地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一個思路。
此外,現在的工具也不發達,不僅工具少,全靠人工『操』作,工具的強度、耐用『性』、壽命等,也因為金屬加工技術不高,質量很低。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很低。
“如此製作,賺不到多少錢。唯一的方法,就是分工協作”?
“莊主,什麼叫做分工協作”?
王木匠又蒙了。
算了,光給他講,他還是不明白。不如實際演示一遍來得快些。
於是劉封就帶上王木匠、何照、陳氏三兄弟一起進城,專找各個地方的木匠作坊。
只要那裡有木板的,就收下來。有兩家有木楞的,沒有什麼用,木匠又跟王木匠熟悉,乾脆就白送給了劉封。就這麼連買帶劃拉,等到他們回來的時候,已經拉著滿滿兩牛車。
“今後,王木匠你就只做最後的一道手藝,前面的活兒,可以叫別人做,一人只幹一樣,至於木板、木楞,可以叫別人做,我們買回來,或者僱兩個粗壯勞力,專門負責破板。”
“莊主,如此一來,豈不是把一個木匠的活兒,分成許多人來做”?
“對,這就叫做分工細化,每人制作一樣,最後在組裝到一塊兒,這便是分工合作”。
我的老天啊,就一個分工合作,得費這麼大功夫。
時代差異,文化差異,觀念差異啊。
“莊主,此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些”。
王木匠,王大叔,你別似乎啊,都說到這一步,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主公,我明白了”。
陳二狗說話了。
謝天謝地,終於有一個聰明人。
“好,二狗,此事就由你來『操』辦,若是還有什麼不懂的,就隨時來問我。這幾天,你們也別幹別的,就跟著王木匠做椅子。”
接下來,王木匠就回家取工具,陳二狗就去買一些木工工具。第二天,王木匠入住田莊,從此就在這裡吃住。
劉封選了個吉時,拜過魯班祖師爺,就開工了。
此事雖然交給了陳二狗,但劉封頭兩天一直在盯著,有時候自己也上手幹一些。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檢視生產在效率,看看單位生產率到底有多少,以後就根據這些資料,制定生產定額,並統計生產成本。
從巳時開始,一直幹到晚上申時末,劉封,王木匠,陳氏三兄弟,加上何照,一共六個人,花了四個時辰,終於做出了四把椅子。
坐上去試試,有些搖晃,於是就加榫加鉚加固。
這個椅子,其實樣式很簡陋,全都是直木,沒有彎曲和有弧度的地方,說是椅子,其實就是個冷板凳。
但這已經是個極大的創新。
看著四個人坐在板凳上得意洋洋的樣子,劉封心裡不禁感慨。
這些人真的很容易滿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