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個野人在小白的指揮下,將炭窯中的那層煤炭挖穿之後,小白不顧崩塌的風險,親自下到煤井中察看。小白提心吊膽的進入煤井中,略有些傾斜的煤層清晰可辨,雖然略顯潮溼,但滲水的情況並不明顯。

小白知道煤炭也和岩石一樣呈層狀分佈,只要沒有大的地質變動這個煤層的面積不會太小。在小白確定這是一層很厚的煤炭之後,便命人尋找和此處相似的地層再多開幾個洞口。果然,在這山上開了幾個洞口,都能在黏土層下面發現煤,小白終於放下心來,看來自己的想法沒錯,這的確是個淺層煤礦,值得投入力氣開發。

礦山的開採從來不是個容易事,在後世裡雖有機械相助,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在礦上工作。在古代的礦山條件更加惡劣,礦難和糟糕的生產生活條件使一般人對礦山的感觀極差。

由於早期的礦工都是由奴隸和刑徒充當的,他們的死活不是官府和礦主所關心的,能夠在他們死之前產出多少礦產才是值得他們關心的事。在這種“黑心”礦場裡勞動的礦工在高強度的勞動和惡劣的生活條件下一般活不了幾年。

春秋之時的礦山便是由官府組織奴隸負責開採的,在齊都臨淄西方的金嶺鎮一帶便是齊國銅鐵礦的主要產地,有三千多名奴隸在鐵山上開採礦石。鐵山上的銅鐵礦是個露天礦,礦藏的質量也比較好,開採起來比較容易,開礦奴隸們的生命還是有點保障的。

其實此時已開採的礦藏大都是露天礦,一來發現比較容易,發現之後也易於開採;二來此前人們生產的金屬總量不多,對礦藏的開發力度還很小,所以此時的露天礦藏還有不少可開發的地方。

如果礦山開採了幾百年後,即使開採的力度再低,能用此時的生產技術開採的礦石也有限了。即使還能有產出,也要打根深的礦洞,那成本就高了去了。像原始的紐可門蒸汽機為什麼被製造出來,還不是為了排地下礦井裡的水。

所以小白看著這幾個已經出了煤的洞口,一邊安排人用木材對洞口進行加固,一邊命人返回臨淄,抽調有礦山工作經驗的奴隸來這裡挖礦。人也不用太多,百十人便夠用了,畢竟這層煤炭的開採十分方便,百十人挖出的煤估計就趕得上千人伐木燒炭了。

不過伐木燒炭的勞役也不能停下來,畢竟此時取暖還是用的火盆,燒煤的煙很大,國人們未必願意用。而小白也不敢立即用煤來鍊鐵,煤的雜質含量很高,如硫等雜質會降低鐵的質量。

中國古代用煤來鍊鐵也是因產鐵之地柴薪砍伐殆盡,被迫用煤來鍊鐵。在這之後又用上了焦炭,但在生產高質量鋼鐵時人們還是更願意用竹木之炭。而就此時而言,鍊鐵業才剛剛發展,生鐵的質量本就不高,小白也不敢立刻用煤代替木炭。儘管木炭所能達到的熔點是要比煤低一點,但畢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風險更小一些。

但這也不意味著煤炭現在沒有用處,熱值高且易儲運的煤塊很適合用在陶瓷和磚瓦生產上。其實原山所在的博山地區就是後世裡的重要陶瓷產地,更在後世以燒製琉璃聞名。

但此時齊國製陶業的中心在臨淄和徐關附近的昌國一帶,也就是後世的淄川一帶。原山附近人口較少,雖然原材料豐富,但此時的製陶業都集中於城邑之內,由陶正負責管理。

齊國生產的陶器自古聞名,甚至遠銷至魯國,本國的用量也很大,在鐵鍋沒有普及之前,陶釜便是平民們的曰常炊具。陶器的應用範圍在此時十分廣泛,大的甕用來儲存糧食和水,小的罐用以存放食物和湯羹,陶器幾乎被應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而除了用煤燒製這些生活器皿,磚瓦和陶管也是一個重要的應用方向。此時土木結構、板瓦壓草房頂的建築,對風雨的抵抗能力很差,還更易起火,而磚瓦房雖耗費較大,卻是未來房屋的方向。

不要說用煤來燒製陶瓦和磚塊了,只要將彩陶的燒製工藝改進一下,說不定便能燒製出瓷器來。畢竟原始瓷器相較於陶器來說只是粘土裡添了點高嶺土和石英,再有比較高的溫度便能燒成。

可如果現在拿出一個後世常見的瓷碗來,只怕周王、諸侯或者貴族們說不定都把它當成稀世珍寶。就像是著名的隋侯珠,它被人像個珍寶一樣陪葬於地下,為後世人們所稱道。可真被人們挖出來,卻發現其實就是個黑乎乎的玻璃球,只是當時的玻璃很少見,所以被人當成了寶。

只要現在小白燒出瓷器來,再控制好瓷器的產量和質量,絕對能將它吹成奢侈品,而且是貴族們的專利。就如同造出瓷器之前的歐洲貴族,將中國產的瓷器當成寶貝,擁有瓷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我的姐夫是太子

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仙俠 連載 2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