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齊侯無知一死,有資格登上王位的就只有齊襄公的兒子齊季和僖公的兩位公子了。

其實按照周禮,嚴格的按宗法制來進行王位傳承。那應該傳承的譜系是:齊僖公,太子諸兒,公子季。

但如果無嫡系繼承人,那也可以重新立嫡長子或是直接立庶長子。

兄終弟及一般只發生在殷商之俗發達的國家,比如說宋國。或是其它的東夷、淮夷之國。

這些國家往往保留著殷商舊俗,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習俗影響。比如,對神秘文化很是崇拜,巫祝地位很高,鬼神之說盛行於民間。

與周朝君王自稱天子,強調受命於天,自認為代天行使權力不同,商朝的君主本身就視自己為神,也就是人神一體的存在。

這也是商朝比較原始的一個例證。商王自認為自己本身就是神明,不同於凡俗,是高人一等的存在,所以對血統非常重視,不願讓同姓的高貴血脈受世俗沾染。

他們往往喜歡同姓結婚,論起骨科情結,商王朝更為盛行,連帶著他們的後裔宋國人也喜歡那麼做。

其實這也是沒能完全文明開化,氏族文化大量殘留的影響。就如埃及的法老們也喜歡骨科之戀一個樣。這即能保持血統純潔,還能保證王權不落於外戚之手。

兄終弟那是東夷和殷商的傳統了。也就是說,按照周禮,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作為齊僖公的兒子,前任君主齊襄王諸兒的弟弟,是沒有繼承權的。

但齊國本身就不是周禮盛行的國家。頭一任齊君太公望一來齊就開始進行因俗簡禮。有選擇的繼承了許多東夷人的傳統。

齊人雖也按周禮來進行政治文化建設,但“尊賢尚功”也被烙印在骨髓裡了。和周人的親蕃――魯國,風氣上就完全不同。魯國是出了名的保守,齊國就開放得多。

而宗法制在西周齊國傳了六七代傳到了齊哀公時期,齊哀公被周王用鼎烹了。既然是周王乾的那肯定沒錯了。既然周王沒錯那你齊哀公肯定錯了。

所以哀公的弟弟胡公成功上位了。從此,嫡系的宗法制傳承之外,兄終弟不也可以作為登上王位的法理了。

同樣,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齊國人也很現實。往往是“子以母寵”,也就是因為母親受寵而兒子地位就高。國人們也更願意支援,並認為他有威望。

這與後世的“母以子貴”截然不同,這也能看出齊國人對女子的重視。

或許因為齊國地近大海,土地鹽鹼化嚴重,農田不能提供大量糧食,只能靠種點桑樹,養養蠶來發展高階的絲織工業,以此出口創匯,交換貴族們需要的玉啊,銅啊。

以至於齊國的“女工之業”發展到能和“魚鹽之利”相媲美,號稱“冠帶衣履天下。”光齊國的絲織品就夠全天下的貴族們做冠帶衣履了。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說明了齊國絲織業的發達。

齊國女人透過發展桑麻之業獲得了很多紡織品。紡織品出口創匯後又得到了國家的支援。女工之業所獲得的利潤都超過種田了,有了經濟後盾,齊國女子膽氣也壯了,自身地位就比較高了。

而同期的魯國那叫一個天上地下。魯國女子雖也擅長紡織,但一般是用來自給自足,補貼家庭了。

而魯國所佔據的魯西南地區本身就是在後世黃淮海平原上,汶河流域更是山東地區的商品糧產區,很早就成為了北方地區的“噸糧田”。

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開發較早,極為適宜農耕,所以周王室把自己的近親魯國分封於此。

魯國全盤繼承了周王室的禮法,民風保守。勤於本業,不屑末業。也就是光會埋頭種地而不去選擇經商。

魯隱公的女兒因為禮法的緣故,不見傅(禮儀指導老師)、姆(照料生活的保姆)不下堂。在堂中失火之後,姆至矣,父未至。居然寧肯被燒死都不出屋。

連這麼違反人類本性的事都乾的出來,自然成了後世道德君子們所稱訟的物件。

但這種事要都這麼幹能行嗎?所以孔子說了一句,事急從權,然後又去誇魯國公主多麼守節義了。能做到這個程度,這個公主在後世可以立貞潔牌坊了。由此可見魯國人對禮法的堅持,說是死板教條都是在誇讚他們。

而兩國雖然民風不同,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魯國也被齊國帶壞了。在禮樂崩壞的世道之下,周禮也沒能堅持下去。

到了孔子之時,孔子就認為國已失禮,求諸於野了。認為野民的文化更近周禮本意,甚至要跑到海濱跟東夷人過原始生活。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麻衣劍客

麻衣劍客

江南月影
借三尺明月,銜兩袖青龍,輕劍快馬恣意,攜侶江湖同遊!一個平淡的故事,一個平淡的人生,卻總有不平淡的事情出現!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江湖,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江湖!生為江湖人,死為江湖鬼!
仙俠 連載 2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