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莒君賞賜給小白的十乘車馬很快被送來了。這兒的十乘車馬,就是四十匹馬,十輛車。在這個年代堪稱重禮了。

在春秋時代早期,生產力不夠發達,即便強如齊國發動戰爭也動員不起兵車千輛。史書上說在管仲改革後,才有士三萬,車八百乘,勉強算作千乘之國罷了。

如果小白有一兩乘車馬,就有資格稱為小貴族了,有了十乘車馬,基本上可以算作中等貴族了。如果有兵車百乘,那妥妥的是有封地,有封臣的封君大貴族。

莒君現在送小白車馬也不過是見小白奇貨可居,有希望回國爭位才主動示好罷了。所謂的獻豆腐和華麗的馬車不過是個引子。

但即便如此,莒君願意拿出十輛車來做人情,小白還是很承情的。要知道,如今莒國舉國之力不過有兵車三百乘,甲士千人,剩下的車馬只能用來代步、運輸。十輛車對莒國來說也不算小數。

由此可以推測莒國的國力了。莒國有兵車三百乘,就意味著有至少一千兩百匹成年戰馬;

每車上有士三人,也就意味著有九百名甲士;每車徒附十人,就意味著至少要三千名士兵。

要供應這麼多車馬步兵出國打仗,就意味著至少要有五千民夫隨軍。這就算是個中等國家的常規軍力了。

要想供應一支如此大軍,一兵需要十戶來支援,才能保證基本生產。也就是說全莒共約十萬戶民眾。

每戶平均起來約有五到七人,也就意味著全莒國人口不過七十萬。這已經是春秋時代早期的中等強國了。

而同期,魯國兵車四百乘,人口不過百萬。齊國兵車六百乘,人口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這已經是當時有數的大國了。

也許拼湊一二還能再多上百乘,但那顯然就超出國家的負擔能力了。

而供養這麼一支萬人大軍,莒國還是靠眾多的大小貴族來承擔。這些甲士算是莒國的成年貴族,身上有鎧甲,有上戰場的能力和資格。

而每輛戰車身旁還有十個徒附,也就是無甲步兵。

起初,他們一般是作為戰車前方的敢死隊,就如同紂王在牧野之戰前徵發的號稱七十萬的奴隸一樣。

這樣的人上戰場,士氣高昂還好,一旦沒了戰鬥慾望,就容易倒戈相向。衝亂了自己戰車本身的隊形。

後來,隨在時代的發展,戰法的革新,在鄭莊公時代發明了“魚麗之陣”,就要求步兵環繞兵車了。因為戰法的革新,鄭莊公因此而小霸中原。

春秋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晉國已經擁有四五千輛兵車,楚國也和晉國差不多。齊秦稍差約有三千輛兵車。就連魯國也可號稱千乘之國了。

戰爭的發展,武器的進步,特別是弩的發明,使得步兵的地位不斷提高。更發展到一輛戰車,七十二個徒卒。甚至上百個徒卒一輛!

至於戰國,車兵雖未被淘汰,但明顯地位大降,被重步兵和騎兵趕超。稱不上具有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力量了。

而此時的戰爭因為較原始,烈度緩和,還只是貴族們的戰爭。追求的是讓對手求和納貢,而非追求斬首數量,以殲滅對手的主力軍為目的。這是春秋與戰國戰爭的根本性不同。

而春秋之前的西周時期,周王室權威猶存。大概宋襄公所描述的戰爭更符合那時的戰爭要求。

那時候,大家都還是親戚朋友,即便戰敗了也不會亡掉國家社稷,一次戰爭死傷的人數不會太多。因此,戰爭的禮儀還被沿續了下來。

比如,不鼓成成列,就是不去進攻還沒排好隊的敵軍。

不能去俘虜對方的國君,見到對方還要行禮。

君子不擒二毛,不重傷,醫藥歸之。就是對老人孩子們寬容,不殺不抓。對因為受傷而被俘計程車兵要治療後送回去。

不在對方國君治喪期間進攻,不去進攻受災的國家。

聽上去很文明,很有道德。甚至比現代戰爭更文明。

但這樣的情況在旗鼓相當的大國之間照此做還可以,在大國與小國間呢?宋襄公照此做的後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楚軍打的幾乎亡國。

只有晉、楚兩國最先破壞掉這些條條框框。而晉國是受到戎狄的影響;楚國本身就號稱蠻夷。他們對周禮從來實行功利主義,有用就遵從,沒用就扔掉。

但在小白看來,所謂古典的貴族之間的仁義禮法不過是為了在臉上塗脂摸粉,粉飾自身罷了。

怎麼沒見大國吞併小國時用這種禮法,從來都是直接滅掉,佔領小國國土,兼併小國國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麻衣劍客

麻衣劍客

江南月影
借三尺明月,銜兩袖青龍,輕劍快馬恣意,攜侶江湖同遊!一個平淡的故事,一個平淡的人生,卻總有不平淡的事情出現!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江湖,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江湖!生為江湖人,死為江湖鬼!
仙俠 連載 2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