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食都未被攻克。之所以能支撐,是因為這年代都有存糧備荒的習慣。
所以屯積糧食是歷朝歷代都願乾的事,誰讓古代糧食才是最大的硬通貨呢?
一旦戰爭開始,或是饑荒爆發,在圍城的時候有一甕糧食和一塊黃金,二選一你怎麼選擇?小白是因為在莒國沒有田地,如果有的話他早種滿冬小麥了。
果然,下午的時候鮑叔牙回來了,帶回來五車粟、五車芻稿。也沒提錢的事,很大方地送給小白了。
不過帶回來粟米沒脫殼,需要用舂臼來脫掉包在外面的那層皮。臼是有凹陷的石頭,舂是個大頭木杆兒。脫下皮來的米就是粱。被脫下的米糠叫做秣。糧秣就是指米和米糠。
粱米就是脫去殼的穀子了,也就是北方種植的小米和黍子。小米粒小,現在一般用來滾小米粥。黍子粒大,較黏,口感較差,用來做糕,蒸糕、煮糕都有。
而芻稿其實就是糧食作物的秸杆。此時北方的多粟黍,叫做穀草。南方多稻,叫稻草。
將芻稿切碎伴上豆秸和秣就是一般的粗飼料。用於餵養牛馬這種大牲口。如果是戰馬,或是明天要用馬車,一般還要在晚上加點精料。
中原地區的馬種此時經過人工的馴養其實要比草原上的蒙古馬要更高大。因為此時有大片荒野可供飼養馬匹,供他們繁衍和擴大種群。還因此出了成語,叫“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本意就是發情的牛馬不會找對方的意思。
而人工的選擇和精緻的飼養使得馬匹發育的更好,更溫順,體型也較大。都說“馬無夜草不肥”,要想照顧好驕貴的馬兒,不比照顧小孩容易。
有這五車芻稿,總算可以支撐家裡這幾十匹馬過一陣子了。小白也不打算讓這些車馬都呆在家裡。
因為眼看就是春天,也該為未來做個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