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超過了北方,但先天上破碎的地理環境就決定了它難以形成一個整體,在歷史上更容易形成小軍閥割據一方的局面,在冷兵器時代尤甚。這從語言上就容易看出來,北方的語言更趨於同一種,南方的方言差異就要更多一些,甚至會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出現。
除了地理環境,人的思想,生產力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也是一大原因。由於人類自遠古時代所遺傳下來的飢餓記憶,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手中的東西越多越好。
這曾刺激了人們去發明去創造,去用勞動追求更好的生活。可當有一天,當人們發現可用用搶奪的方式去佔用更多的財富時,一種名為貪婪的車西就誕生了。
自己用勞動生產出來的東西總是比不上搶來的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就如同男人總感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一樣。這是種心理疾病,只不過人們並不會去治療。
在地廣人稀的農業社會里,當用心勞動所獲得的收穫要遠多於搶掠時,這種情況還不明顯,因為人們的危機感不足。
一旦人們覺得土地是有限的,人們所能從土地裡獲取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時,農業社會的人們很容易就會生出“天下財富,本有定數,不在此,即在彼”這種想法,為了搶奪資源,爭奪土地的戰爭就會頻繁發生。
但對於有後世的經驗的小白來說,土地資源並不代表一切,何況這個時代未開發的土地是如此之多,獲得足夠的人口要比獲得足夠的土地重要的多。
在這個時代,土地並不算什麼稀缺資源。雖然大國兼併經常發生,但他們更多是去取得可耕作的,已開發好的熟地。發動戰爭是為了奪取對方的財富,擴張自己的勢力,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這並不代表他本國裡就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供開發,即使是在百年之後,同樣的土地一樣容納了更多的人口。
對小白而言,開發好的熟地誰也想要,但並不代表山林滷澤就沒有價值了。只要能夠投入人力物力進行適當的開發,山林滷澤就會變成很好的財富。
只是相對於開發這些山林滷澤,人們更希望用戰爭去掠奪現成的財富。因為此時勞動工具不足,去開發山林並非易事。
此時由於人口稀少,山裡的豹豺狼狐之類的野生動物還經常可見,大山裡還有老虎存在。即便在臨淄,靠近牛山的王城裡還會有狐狸出沒,城裡人家喂的雞還會被老鷹叨走,這是來自後世的小白所不敢想象的。
要知道,後世經過人口不斷增長,齊魯大地上的原始森林早就被砍伐殆盡。就連泰山這種歷代被保護的很好的名山,山上都找不出幾棵參天的松柏古樹了,那光禿禿裸露的岩石和碗口粗細的樹木無不證明這處名山也非淨土。
齊魯之地上的丘陵都是石頭山,山上土壤很少,非常瘠薄。後世由於人口增長,於是開發梯田。如同建國後的大寨一樣,是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開發,向山上搬運土壤才能開起梯田。
小白覺得梯田是中國人為了獲得糧食,而改造自然為己用所建立的最大規模工程,建築規模遠超萬里長城。只要有村落在附近,無論多陡峭的山上都會開點梯田,種點耐旱耐瘠的作物。
為了獲得足夠的土地種植糧食,獲得柴草,明清和建國之後就曾不斷開發:山上沒有經濟價值的樹木絕跡,鳥獸蟲蛇蹤影全無,真可謂野無遺孑了。
直到後來工業發展了,人們走出山區,走進了城市,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封山育林,植松種柏,幾百年來光禿禿的山頭始有綠意,開始恢復自然面貌。
此時的山地當然不能去開墾成糧田,平原沃土都種不過來呢,還去廢那種功夫!但大山並非一無是處,除了蘊藏的礦產,還可以提供木材。
木材正是此時的人們急需的生產資料:營造房屋、橋樑需要木材;金屬的鑄冶需要大量木炭;日常薪炭也要靠林木。只要進入人口稠密的城市,多少木頭也不夠使用的。
砍伐之後的林地雖然不能用來種植粟麥,但完全可以種杏和梨,桃和李等果樹。這些樹春天開花可以放蜂,獲得蜜,蠟。夏秋,果樹收穫果實。還可以種植大棗,板栗,橡子等樹木,既可以作木材,果實又是很好的救荒糧食。
至於此時的滷澤,也就是沼澤地。在小白看來,除了那些鹽鹼過重的土地,完全可以在沼澤旁排水淤田,種植水稻。只要能夠讓水稻在此紮根,那這些沼澤的開發就沒問題了。
而要想開發偏遠的山林滷澤,一要有足夠的勞動力,二要有合適的工具。歸根結底,還是要提升這時人們的生產效率。生產工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