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去糧食的豐收,從來沒有在幾年之內就能讓糧食增產一倍的。一下子生產瞭如此多的糧食國人一定吃不完,吃不完他們就不會擔憂明年缺糧,而不知道積蓄儲存,一旦遇上連續的荒年便會造成大的饑荒。

今年糧食價格太低,於是農夫在明年就不努力耕耘,雖然受益於新農具和耕作方法,糧食的產量依然不會太少,但相較於勤勞耕作之後所獲得的糧食其實減少了,這難道不是讓國家利益受損失了嗎?”

管仲正努力的向小白和甯戚證明自己的觀點,其實這對小白來說並無必要,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要想讓他們理解或者說認同這個“豐產不豐收”的邏輯還是有些困難。畢竟對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來說,能夠使糧食增產三分之一這樣“幸福的煩惱”他們是遇不上的,因為小白的到來,才使齊國有了豐收的可能。

“糧食的大豐收會有這樣的壞處?宰相說的話有失偏頗了吧?”甯戚對此很是懷疑,他問道:“就算隨著農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糧食多的吃不完了,也可以用來飼養豬狗這些家畜,六畜興旺發達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當初宰相在談施政的時候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在齊國農事發達,倉廩豐實,百姓年年都能過上豐年樂歲才能過上的日子。現在百姓只要不失農時,聽從田官的指導安心種田,便能過上好的日子,這樣的國家還不能稱霸嗎?”

甯戚如果生在戰國時代,那妥妥的便是農家信徒,或者能成為農家首領一般的人物。他不但精通於農事,對糧食的種植很是精通,還對牲畜的養殖尤其是養牛有很深的造詣,那可是寫出《相牛經》的存在。

而小白之所以認為他應屬於農家,那是因為他的思想與後世的農家很相似。都是認為農業是一切財富的基礎和來源,一個國家要想興旺發達只有靠農業。而像工業與商賈之業都要為農業服務,工業可以提供農具,商賈可以交易商品,都是服務於農業的。

而管仲的思想便有些複雜,他的施政和著述不但是法家的濫觴,又有黃老的思想在裡面;他一方面在壯大齊國,使齊國稱霸於諸侯,無形中損害周王的權威,他的目的卻是維護周禮之制。

創新與復古,超乎常人的遠見與未能脫離時代侷限性的眼光,造就了現在的管仲,並影響了後世千年。大概也只有後世呂不韋的博採百家之長的雜家算是繼承了他的衣缽,畢竟他們都出身商賈,在看待事務上有很多共同點。管仲說道:

“能讓百姓生活小康當然是好事,但若是讓百姓輕易獲得糧食便不一定是好事了。百姓太富有就不會聽使喚,百姓太貧窮他們就不敬畏法律。真正明智的君主,應該做到國庫裡有十年的積蓄,但百姓需要糧食時,還是要從他們的君主那裡獲得;他們需要錢財,也只能透過立功受賞的方式從國君那裡得到錢財。

因此我們應該杜絕人民有牟取暴利的機會,限制他們獲利的途境,無論貧富都取決於君。如果能夠做到這樣,民眾便更容易受統治,君主的的權威有了保障,國家才能得到大治!”

小白聽到管仲的話卻不由想起了後世的資源詛咒,由於過依靠某種資源便可以讓大部分人過上好日子,便使人們在開拓其它領域時動力不足,反而給經濟增長帶來阻力而非助力。

這種資源詛咒不但影響經濟,還影響了不同的文明,就像非洲本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水熱條件,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卻反而是在更為乾旱的新月沃地和尼羅河綠洲裡產生了文明,而條件更優越的非洲反而沒有輝煌的文明。

現在的齊國糧食大豐收,百姓們並沒有投入更多勞動,卻能生產更多的糧食,就和上天賜予的資源差不多。這種情況下人們通常只看到了好處,只有眼光長遠,居安思危的人才能看到它蘊藏的風險。小白對管仲和甯戚說道:

“管仲說的有道理,人們對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不愛惜,小富即安既有利於治民,又不易驅使民眾。這都是我們日後要解決的,怎麼樣掌握好其中尺度還是要依靠宰相把握。

甯戚所言也不錯,糧食這個東西從來是越多越好,當然如果能夠將糧食掌控在官府手中那就更好了。至於管仲你所說的豐谷之憂,今年我們是看不到了,日後能不能看到還不一定呢,如果齊國曰後真的需要用到,那也是幸福的煩惱啊。”

管仲甯戚齊聲稱是,到了現在小白也看出了點端倪,這場爭辯在一開始便起源於雙方爭奪農事方面的主導權。管仲對甯戚把持著齊國的農事,進而影響到齊國國政走向而感到不滿。畢竟有了小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我的姐夫是太子

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仙俠 連載 2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