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有不決問巫祝。”這種將巫祝占卜當作最後決定,在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時,是春秋時期大部分國家的選擇,這種情況尤其在那些古老的方國裡儲存較多,某種意義上也是部落制向國家轉變而留下的殘跡。
宋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而殷商又是最敬重鬼神的時代,鬼神之說最為盛行。只不過經歷了武王伐紂的戰爭,鬼神巫祝們統治國家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周室向來對鬼神之說抱有敬而遠之的態度,將巫祝們劃為了祭祀之官,這種作為征服者的文化優勢也影響到各國,而宋國也不可避免。
所以就如同巫祝們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影響力逐漸衰微,宋國的巫祝們也不復祖先的榮光。而宋國雖然在向著周室的文化圈靠攏,但又堅持著保留著祖先的傳統,而巫祝活動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巫祝自古以來便被視為溝通天地、祭祖廟,迎鬼神的神職官員。而在周禮之中,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罪疾,禳卻兇咎。所以便如宋國這般遭遇了陰雨天氣,洪澇災害,就確實需要巫祝們祈福禳災,以求上天免掉災禍。
所以宋閔公沒有多想,馬上便答應下來,同意由巫祝進行祈福,他馬上說道:“寡人之國遭遇水災,眾位大夫不思為國分憂,解民眾流離之苦,反而糾結於公子魚身上,這豈非本末倒置嗎?”
華父督與宋閔公有關大雨成災的這番對話,雖然成功壓制住了朝堂上那一干為公子魚叫屈抱冤的大臣,使大部分朝臣的目光轉到了國內的民事上來,但還是有人出聲反對了,而且反對者正是宋太史。
“君上,太宰此言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現在國內的粟米經雨水澆灌,秋日時必然會有個好收成,哪有在春天下雨便預言秋天也會暴雨成災的呢?現在便請大巫禳災是不是早了些?”
太史的這番話一出,立刻便讓那壓制住的聲音又泛起來了,有朝臣不顧宋閔公那陰沉的臉色,立刻便隨聲附和。太史這話說得極有道理,都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一個太宰不過活得長久些,便自以為能知過去未來?大巫都不敢說這話。
儘管宋公壓抑著想要爆發,不過華督並沒有生氣,他反而很是平淡的道:“一時的風雨旱澇我的確不能得知,但天行有常,九年之中必有三年之豐,三年中平,三年之災,如是迴圈。
而災不過風雨旱澇冰雹蝗蟲這幾類,久旱之後常有蝗災,風雲變幻劇烈的時候常伴冰雹,至於旱澇之災不過平常之事,不是遇上這個便是另一個。現在宋地已經連續遇上豐平之年三年了,既然知道了一定會發生災禍,那麼太史不如回去查一查,看看三年豐平後遇災的有幾次,連續四年大豐的又有幾次。”
太史聞聽此言,將信將疑的回去察看宋國的史書了,他還拿了一張紙,按時間順序由近至遠的將歷年記錄的豐欠情況相對照了一番,一直查詢了近五十年方止。對照完之後他驚奇的發現華督說的竟與史書上記載的很是吻和,於是他馬上便向宋公報告。
“君上,下臣查詢了我宋國曆年史書,從戴公至今,共五十年間有關災異豐收的記載,發現太宰所言不錯。這五十年間最為有規律的是蝗災,一共發生了五次,平均是十年一次。
而旱澇災害一般在豐年前後發生,史書上載戴公時便有過三年豐收,但第四年卻發生洪災的記述,其也是在春末大雨連日,卻與今日我宋地的情形很是相似啊。”
太史的這番話一出,連起初並未在意的宋閔公也不由認真起來,畢竟宋閔公是一國之君,在聽到有關他的國家會遇上災害時還是會重視起來,倒也不全是為了轉移話題。宋閔公忍不住說道:
“那不在等什麼?還不速去請大巫來,為宋國祈福禳災!”於是臣子裡便有人馬上去找大巫巫咸去了。在朝堂上的仇牧此時也明白了什麼,對華父督所提及的“天意”終於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對華父督本人也佩服不已。
在公子魚遭謠言忡傷之後,在短時間內便馬上想到借“天意”這個虛無飄緲的東西來幫公子魚洗脫嫌疑,這若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對政治上的敏銳嗅覺,是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這一謀劃的。
但仇牧還是有些不明白的是,華督要如何與大巫巫咸串通,才能將公子魚保出來呢?不待仇牧多想,宋國的這位大巫巫咸已經隨著朝臣進殿了,這是位身著素服皂履,發須花白,面色紅潤的老者。這位鶴髮童顏的老者來到宋公近前,極隨意的行了個禮,在朝堂上開口道:
“君上讓老朽來此的來意,我已知曉,這祈福禳災不過舉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