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妖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防盜章節。
10、繁體字和簡化字之間的三種關係:
A、絕大多數的簡化字跟繁體字是一對一的關係。只有少數是一對二、一對三或一對四的關係。
B、有些簡化字可從古書中找出根據,古代已經有了這些字。其中有些是本字,如舍舍、網網、氣氣、啟啟;有些是異體字或通用字,如糧糧、禮禮、薦薦、誇誇、踴踴。
C、最值得注意: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本來詞義毫不相干或明顯有別,僅僅因為同音而被採用。這就是說,古書中本來是有分別的兩個字(或三個字),經過簡化後混為一個了。如:後後、適適、徵徵、余余、几几。
通論(七)
1、判斷句:以名詞或名詞性的片語為謂語,表示判斷。現代漢語中主謂之間一般用系詞(判斷詞)“是”。
在秦漢以前一般不用系詞,而是在謂語後用語氣詞“也”來幫助判斷。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時在主語後用語氣詞“者”表示提頓,再在謂語後用語氣詞“也”。如“臣之所好者,道也”。
2、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型別:
A、兩種典型結構:用“也”煞句和用“者”“也”照應的句子。
B、指示代詞“是”,作判斷句的主語。如:是社稷之臣也。
C、指示代詞“是”,作判斷句的謂語。如:湯之問棘也是已。(“是已”略等於“是也”。)
D、指示代詞“是”或“此”復指前面提到的那件事情。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E、C類所講的用來複指的指示代詞往往不用。如: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寡君之願也。
F、主語所指的已在上文出現,故省略主語。一般在對話裡。如:子曰:隱者也。
G、謂語前常用副詞“乃”加強肯定,而且往往帶有辯白或宣告的語氣。這個“乃”相當於現代的“便(是)”“就(是)”。如:吾乃梁人也。是乃仁術也。
H、謂語前常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它不是否定性的系詞。可譯成“不是”,但不是“不”和“是”的結合體。如:是非君子之言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I、最常見的活用法:採用判斷句的形式來解釋原因。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
:
A、異體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的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注意:有些異體字最初是完全同義的,但後來有了分工,即原來是異體字,後來不是異體字了。如:諭喻。)
B、古今字是幾個字意義分化。
6、異體字的幾種情況:
A、會意字與形聲字之差。如:淚淚。
B、改換意義相近的意符。如:彳辵足走、言口欠、言心;敕(攴)勅(力)、嘆嘆、絝袴。
C、改換聲音相近的聲符。如:綫線、暱暱。
D、變換各成分的位置或寫法。如:慚慙、和咊;花芲。
E、原來是異體字,後來不是異體字的情況。如:諭喻。
7、不能認為是異體字的三種情況:
A、意義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後代讀音相同但古音不同。如:寘置、寔實。
B、關係交錯複雜,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如:雕雕凋、遊遊、修修。
C、通用有條件限制,意義廣狹不同。如:亡無、沽酤。
8、繁簡字:由於人們改革漢字,進行簡化而產生的現象,簡化字要比繁體字的書寫簡單,筆畫較少,往往是一對一的關係,也有一對多的情況。今天所用的許多簡化字是歷代相傳下來的。如禮禮、氣氣等。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之間詞義毫不相干,因為同音而被採用。如:後後、適適、徵徵、余余。
9、簡體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今天我國通行的簡化字,絕大部分是歷代相傳下來的。如禮禮、氣氣等。
10、繁體字和簡化字之間的三種關係:
A、絕大多數的簡化字跟繁體字是一對一的關係。只有少數是一對二、一對三或一對四的關係。
B、有些簡化字可從古書中找出根據,古代已經有了這些字。其中有些是本字,如舍舍、網網、氣氣、啟啟;有些是異體字或通用字,如糧糧、禮禮、薦薦、誇誇、踴踴。
C、最值得注意: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本來詞義毫不相干或明顯有別,僅僅因為同音而被採用。這就是說,古書中本